“我下一个活是去请石百夫长来,贵人还想看我继续吗?”辛林诚恳地问道,“其实每个活都差不多,不是搬东西就是跑来跑去。”
薛瑜想了想,想看的交接任务和日常生活的确也看得差不多,“你的布不先送回去吗?另外我想知道,你们每天吃饭是怎么吃?”
“是我娘。我娘比我聪明多了,她现在给工坊里的伙夫师傅们打下手,也能挣粮食。她做的饭好吃得很,我领了粮就交给阿娘做。”辛林说起家人,没那么拘谨,甚至张口能说好多出来,夸了一阵自家娘亲,他忽地意识到不对,“我们烧柴火借灶都是会交粮食给师傅们的,不是白用。”
薛瑜让他不要那么紧张,“好了,知道你们不会。带我去看看你们吃饭的地方吧。”
工坊的食舍建得很大,一口气垒了三个灶台,陶锅摆在上面,白色的蒸汽和灰烟一同袅袅升起,不仔细看倒有着几分乡村风情。薛瑜望了望工坊,又看了看食舍,一时哑然失笑。兴许是因为鸣水工坊一切都安排得太妥当,她竟然也有了欣赏景色的闲情逸致。
在这里做事的其中一人身形体态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很明显是当兵的,其他人有的面黄肌瘦,有的脸色好些,村民和流民的对比虽然还有,但已经没了以前那么明显。里面妇人居多,其中一个背上用布条绑着一个小孩的格外引人注意。
辛林没有直接进去,和薛瑜解释现在里面在做事,做事时间打扰会被扣工钱,他这个打扰对方的人也要扣钱。他知道薛瑜要求看的是他做事的过程,因此没有提出让薛瑜或者吴威他们帮忙说情,他小声传授他的观察技巧,“领头的大师傅每次甩手就是快出来歇一会了,不会让贵人等太久。”
薛瑜的确没有等很久,里面的壮汉第一个出来,见到外面一群人愣了一下,吴威上前把他拉走解释,薛瑜淡笑着看辛林的母亲惊喜地抱住儿子,“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辛母背上的小女孩被她忽然弯腰晃醒,虚弱地唤道,“阿兄。”辛家三人都很瘦,但考虑到流浪时间这也很正常,但如今辛林和母亲已经长了些肉,说起话也不太虚浮,但小女孩的声音像个猫仔,怎么看都像是病入膏肓。
薛瑜看着母子亲昵地说话,辛林拿出新的布料,小女孩咧开嘴也跟着笑起来。薛瑜偏头问江乐山,“之前说的治病,附近请来的医者给所有人都检查过了?”
流民远道而来,又身体虚弱,带来的防范疫病的法子只能作为防治,真说检查治病还得靠医生。薛瑜过来的路上除了见到病弱的扫地妇人,也见到了慢慢走着互相牵着手唱着童谣的孩子们,防治这部分显然宣传得不错,但看辛家的样子,怎么觉得好像是生病没得到医治?
看辛林的样子,也不像是为了住好房子就牺牲妹妹的人啊。
“四十三人带病,留下的一百一十九人全部需要调养。带病的人里有一部分不影响生活的,就没有强制治疗,其他人都治了之后记在了账上,慢慢还药费。”江乐山对自己管辖内容熟悉无比,张口就能报出来具体数字,他顺着薛瑜的目光看向辛家,“辛小妹是身体虚弱,胎中不足,只能慢慢来了。”
薛瑜点点头,一个念头闪过,她看了眼吴威,“我记得陈公之前教大家练武……”
吴威苦笑摇头,“练是练了,但那也是早年兄长拿了全部积蓄出来给孩子们打好底子补身体,才敢那么操练。习武消耗大,要不是后来殿下找来,我们也快练不下去了。像这些孩子就更难了,先开始跑跑步都得喘撅过去。这里也不像从军后还管饭,吃饱了之后就算以前都是穷苦孩子也能养起来,现在父母小孩都是自己赚饭钱,练武是真的遭不住。”
以前听人说穷文富武,仔细想想,其实在这个时代不管学哪个,都得富裕才行。只不过习武比从文的出路更大,更容易接触,所以看上去学的人多罢了。
辛林把布料交给母亲,回来的时候薛瑜还在思考如何强身健体,他脸有些红,“对、对不住,是我耽误贵人时间了。”
“没事。”薛瑜对吴威一点头,“辛林的工作结束。”她转向辛林,“希望下次见到你,你还是第一名。”
“我会的!”小小年纪已经有了撑起整个家的雄心壮志,被薛瑜一鼓励更是高兴无比。
薛瑜已经带着人走远了,面容俊秀的贵人的背影在辛林心上刻下了深深痕迹,直到回去后打听到底是哪位贵人来了工坊,才知道那居然是工坊的真正主人三殿下。她不仅收留他们,还建立工坊让他们来做事,就算什么都不懂也有人教学,三殿下对他们来说,好像救苦救难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