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牛在地里画出一道直线,直追直辕犁一行人。没多久,马上追上的时候,佃户猛地感觉手下一绊,突然响了一声,他脸色大变,慌忙拉着牛停下,等停下了才反应过来:
欸,好像绊过后往前走还是一样的快?
拨开地一瞧,石块被翻到了旁边,铁犁毫发无损。
他这才放下心,推着犁哼着小曲往前走去。薛瑜将佃户的动作尽收眼底,确认铁犁铧经住了考验。
“有了这个,谁还用直辕啊!”旁边的两个佃户发出一声感叹,看得心头火热,围着江乐山连连问道,“县令,这新的犁,什么时候能买?几个钱?算公田一起用的,借衙门的也成!”
江乐山摆摆手,“只是殿下做的新物,拿来试用罢了。”他不确定薛瑜交给他曲辕犁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听说鸣水县有部分公田,来试试新东西呢?等报到将作监再层层上报,到一处处安排下来,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佃户们熟悉江乐山,敢纠缠他,对薛瑜却保持着一些敬畏,没敢说话,只眼巴巴看着,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硬是摆出了星星眼的效果。
薛瑜一时失笑,“我倒是有想法在鸣水先用上曲辕犁。不过,得等那位老丈回来后再问问感受,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才行。”她估计应该没有问题,但态度还是要做出来。
“太好了!嗳,老袁头,快回来,贵人要问你话!”
袁佃户耕地耕到半路又被叫了回来,面对薛瑜的问题挠挠头,“都挺好的。”
薛瑜拿出直辕犁改曲辕犁的图纸,指给他看,“你看这处,原本是这样的,现在变成……”
袁佃户一拍脑袋,“这不是那个小娃前两天过来拿着问我们的吗?哎哟,真没想到,这还有我的一份!”他挥舞手臂叫人一起过来看,因着自己提的建议出现在纸面上,还落到了实处激动得脸都红了,“喏,犁太长太重是我说的!我就说感觉眼熟……”
“去去去,胡咧咧什么,谁还说不出个又长又重了?”
袁佃户挠着脑门,嘿嘿直笑,“贵人真厉害,一说就明白,一点也不像是没下过地的。”他顿了顿,有些疑惑,反问道,“没下过吧?”
“真没有。”薛瑜将画着直辕犁和记着意见的图纸放在他手心,握紧他的手,环顾围过来的佃户们,“能有新犁,多亏了你们啊,我不过是把它画了出来,你们才是新犁的制作者。”
曲辕犁本就是在长期劳作时被发明的,她借着系统拿出了民众的智慧结晶,希望以此带来变化,希望以此从皇帝那里拿到更多的权力,却并不想让他们觉得,只有贵人、士族能做到这些事。
历史是由无数个平凡的人推动向前的,只靠她一个人在并不熟悉的农业上发展实在太难,就好像她知道“两年三熟”却不知该如何做。有了来自后世的目光,真正的实施还要靠他们来。她让蝉生专门去走访农户,不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突然拿出曲辕犁的怪异之处,也是要将功劳散给他们,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她是听过的,或许,自此之后,这件事传开,会有更多的普通人思考如何改变、如何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作出变化。
佃户们被她说得脸红,望着那张图的目光充满了爱惜和感慨,嗫嚅道,“我们、我们竟也是聪明人了。”
第67章 农户 养不起
“地翻完了, 就这样空着什么都不种吗?”
试好了犁,剩下的地交给了原本租种这块豆田的佃户继续翻地,其他被叫出来的佃户有的准备回去继续收拾种子, 有的准备去趁着有空闲修补屋子, 江乐山见薛瑜有兴趣,便提出去看看村子, 他在前引路,一行人慢慢往佃户们的住处走去, 薛瑜与老农们闲谈几句,说起了自己的疑问。
却见他们都笑了起来,望着薛瑜像看见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说笑话,慈祥又宽容地解释,“一年到头, 人要休息,地也要休息嘛!况且, 也种不出来啥, 干啥要废这地力。”
薛瑜听出他们的不在意, 追问道,“没人想过要试试吗?”
“怎么没有?我十几岁那会粮不够吃,是听来的谁说的来着,说秋天也能种地,就想着多种一亩是一亩, 您猜怎么着?发的苗都冻死啦, 第二年的收成也不好,哪有那么多口粮能拿去浪费?不种冬天这茬还能紧巴巴吃,种了那是要饿死的。”
牵着牛的老头嘬着牙花,“啊, 想起来了,是那个从东边来的老头,六十多了还硬实得很,缓过劲了就一直说什么他小时候就种秋田之类的,说咱们这地方好,能种几茬。借不到牛,就自己扛着锄头下地,我们看他真敢种,才跟着学着种了一点。他种一亩,我们种几分,那年青苗冻死在地里,哭得惨得哦……啧,冬天没过完人就没了,可惜了那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