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杨家威是以克钦邦主席的身份,带着克钦邦的武装力量克钦民主人民军来助战的。
不过,杨家威领导下的克钦邦虽然只有一支军队,但各地方政权在事实上仍处于分裂状态,并不像果敢政府这样对各个地方都有着严密的行政体系和控制力。
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杨家威的山兵被并入了果敢共和军,编成了一个克钦旅。
缅甸政府军在倾盆大雨中一边忙着应付果敢共和军随时随地都可能发动的偷袭,一边修筑工事、补充弹药和补给,准备与果敢共和军决一死战。
尽管他们希望能够及时了解果敢共和军的动向,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没有能力是因为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当地的环境并不了解,而且由于多年来的民族压迫政策,无法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没有机会则是因为果敢共和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间歇发动的小规模突然袭击更让缅甸政府军没有办法分散精力。
直到重新开战之后,缅甸政府军才猛然发现,果敢共和军的战斗力增强了数倍。
双方甫一交火之初,缅甸政府便溃不成军,部署在果敢周边的几个师基本都被打惨,丢盔卸甲的溃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下一步战略规划,庞劲东与沈佩绂之间产生了分歧。
沈佩绂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彻底打垮缅甸政府军,让缅甸政府从此不敢再进入果敢地区。
庞劲东则认为应该趁势进攻第二特区和第三特区,先行统一整个掸邦地区,然后加强统治基础,以勾画出独立轮廓。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规划能够得以实行,庞劲东做了许多工作,通过大量的电话交谈说服每一个高层,最后终于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得以顺利推行。
庞劲东很清楚的知道,这种做法必会让沈佩绂对自己产生嫌隙,却又不得不如此,因为这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缅甸政府军虽然大败,但是主力尚在,一旦集中起来,即便现在的果敢共和军也无法全面抗衡。
考虑到缅甸政府根本没有可能同意果敢地区的独立,这就意味着与缅甸政府之间的战争将是长期的,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