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传令兵一听通莱主动承担了责任,顿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同时立即宽慰道:“上校不要这么说,您的计划本来是完美无缺的……”

“不!”通莱缓缓的摇了摇头,打断了传令兵的话:“发现长箐山是一座空城之后,我应该立即命令他们撤退,而不是固守待援……都怪我求胜心切!”说到这里,通莱的右手紧紧地攥成拳头,狠狠地敲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骂道:“庞文澜这条老狐狸,早晚有一天,我要剥掉他的狐狸皮!”

传令兵心里拿不定主意,自己是不是应该说些“上校别生气了,气大伤身!”之类的话,但最后他决定不说出口,而是请示道:“增援部队已经抵达长箐山外围,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暂时不要进攻,用他们携带的火炮,给我炮击长箐山!”通莱说着,又是一拳狠狠地捶在桌子上。

庞文澜喜欢拍桌子,而通莱则是喜欢捶桌子,行为上的这点细微差别,是基于两个人不同的性格。

不过这两位对手也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同样老谋深算。

事实上,通莱在内心中认为,对于进攻长箐山部队的全军覆没,还有一个人应该承担责任,那就是他派出的援军指挥官。

通莱对这名指挥官早就有所不满,因为这名指挥官过于懦弱胆小。

在通莱的眼里,简直就是一只温柔的小白兔,也是军人的反面典型。

如果不是因为这名指挥官在军中有一定势力,通莱早就找借口将他枪毙了。

通莱当时决定先派一支轻型部队,在果敢共和军的缅族士兵配合下,对长箐山发动试探性进攻,再以一支重型部队在外围予以火力支援。

如果能胜利最好,否则的话,人员和装备也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而且轻型部队便于撤退。

十分不凑巧的是,在所有的重型部队中,这名指挥官所属的部队距离长箐山最近。

通莱本来很不情愿,但无奈之余也只能派他上阵了。

不出所料,这名指挥官行事的作风一点都没有改变,一路上前瞻后顾,前怕狼后怕虎,像蜗牛一般缓慢的潜行着。

通莱揣测到长箐山可能是个圈套之后,立即下达命令要求加快行进速度,他却找出了种种借口,就是不执行。

结果等到这名指挥官抵达长箐山,战斗早已经结束了,果敢共和军正忙着清算庞天啸和庞天彪的叛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