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威注意到这种复杂表情,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捉弄庞劲东,加大了语言的力度:“你小子真的很幸运!”
面对杨家威的攻势,庞劲东的反击有些无力:“为什么你当时不来个滴血认亲呢?”
“因为我们要立即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根本没有机会给你做鉴定,所以只能另外找机会,反正你小子也跑不了!”杨家威说到这里,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后来我找你要到了血液样本,立即就回去与庞将军进行dna比对,结果证明你正是他的侄孙!”
“这么说,倒是应该感谢你了!”庞劲东颇为感慨,对杨家威的嘲弄也不在意了。过了这么多年之后,竟然有了自己其他亲人的音信,不知道如果父母和爷爷在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庞将军很想见你,希望你有时间和我去一趟长箐山。”
自从与果敢共和军有所接触之后,庞劲东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知道长箐山是他们的根据地之一。因此杨家威的这句话,让庞劲东想起了一个刚才被淹没在感慨中的疑问:“我的叔祖与你们果敢共和军是什么关系?”
杨家威回答的倒很干脆:“你的叔祖是果敢共和军的灵魂,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果敢共和军……”
杨家威告诉庞劲东,当年战败的三军纵横了金三角一段时间后,内部就发生了分裂,成了数股各奔东西,庞文澜带着直接归属自己的一队人马去了果敢地区。
残军首先要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立足,庞文澜很成功的与当地的果敢人和其他民族搞好关系,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接下来就要解决生存问题,他毫无悬念的选择了毒品,用毒品换来的钱购买武器装备、粮食和其他物资。
庞文澜不能扔下残军,独自一个人去那个岛,更不能回到祖国大陆。为了让残军能长久的在异国生存下去,他必须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庞文澜大量吸收周边的民族加入自己,不关是缅族、克伦族、还是克钦族,只要对华人有好感,来者不拒。为了稳定这些异族,他对这些人用各种方式予以同化,最主要的方法一个是通婚,另一个是用比土著文化先进和文明的汉文化进行教育。
残军最主要的盟友还是血脉相连同一民族,庞文澜大量吸收来自其他地区的华人,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在当地的国内流民,甚至一度鼓动国内边民投奔自己。对当地的大明遗民——果敢人,他撮合残军的家属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姻,用比其他民族能得到更丰厚的利益,吸引他们参加自己的军队和毒品生产,将残军与果敢人捆绑一起,渐渐的实现了最终的彻底融合。
庞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但以诗礼传家,而且家资极为丰厚。几代人亦农亦商,最终积累下许多产业和生意。由于家庭的这种条件,天资聪颖的庞文澜有幸接受了高等教育。当年的大学生是真正的民族精英,不像现在这般胡混且不值钱。而且庞文澜在从军之前曾经从商,是一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既富于实践,也不缺乏理论修养。
他对毒品的经营采用了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模式,设计并建立了一整套生产、运送和销售体系,一直延续到今天。与盘踞在金三角地区其他大大小小的贩毒组织相比,他的规模虽然不算大,利润额却是无人能比,连坤沙都很是佩服。
人的欲望是不断增长的,当生存的问题解决之后,庞文澜就有了政治上的野心。
其他的毒品巨头诸如坤沙之流,也有自己的政治诉求,但或者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毒品生意找块漂亮的遮羞布,或者只是成了占山为王的草寇。庞文澜则有丰富的政治理论修养,更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