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天真的以为,经济危机来了,大家都跑不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愁云惨雾,直到今天仍时常飘荡到人们的心头。但是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丰富、各类交易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多的今天,即便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照样可以有人赚得盆满钵溢,而且这种收益可能还要远远超出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只不过是属于极少数人罢了。
因此陈宇博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必须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仅可以让自己发笔大财,更可以进军美国的金融市场。如果在美国可以做一个拥有亿万身家的金融家,陈宇博可以毫不犹豫的扔掉现在的局长宝座。
所谓“进军”美国金融市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多了。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进入,而是要充分利用美国经济的强势,把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与其面对未知环境可能蕴藏的风险,还不如安心留在国内发展。
任何人都可以到美国的证券市场去买股票,美国股票的回报率虽然远远高于国内,但是想要低价买到绩优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国家外汇投资基金试水黑石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陈宇博所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问路石子。这颗问路石子的结局让许多人决定,安心留在国内市场,利用特权和信息的不对称优势谋取巨额利益。
表面上看,只要有钱就可以入股美国的金融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难之又难,而且却绝对不会出现国内将优质国有资产低价卖给外资的情况。
美国的政界出于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爱国心,给任何外来资金介入本国金融机构,设置了重重无形的壁垒,使外资很难通过贿赂官员来廉价收购美国的资产。即便能够突破这道行政壁垒,共同诉讼制度还会形成一道牢固的防火墙,这种制度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反应大众利益,能够把全体美国民众都调动起来,有效制止权力和资本的胡作非为,可以称之为大众政治制度的反映。
就算行政壁垒和司法防火墙可以被突破,强大美国本土财阀,也可以轻易的消灭任何外来势力。在这种阴影之下,即便在美国开设金融分支机构都是很难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些在国内大发横财的官僚和资本家们,绝不敢轻易涉足美国。但是如果预言中的危机真的爆发,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大批倒闭的金融机构,将会被待价而沽。自顾不暇的美国本土资本家们,没有能力吃下去,那么必然就只能转手相让给外来资本。加之这些机构的所有者必然会急于出手兑现,以偿还债务,那么只要能够第一时间介入,就可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
这种危机不会持续太久,美国及其盟国政府,乃至深受美国经济影响的其他国家,必然或多或少的出力予以挽救。在这种帮助之下,美国以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资本积累,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不久之后就可以度过危机。而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当初形同垃圾的金融机构必然会随之风生水起,当初投入的资本可以获得几倍的增值。
不过作为国家公务员,他们不能直接出面,与他们交好的富豪这时就派上用场了。陈宇博能够拿出来的钱,当然都是贿款,他们不仅可以帮助洗干净,还可以个人的名义帮助运作。而得到了陈宇博的消息,这些富豪也会有所表示。
只要一想到这些,陈宇博的心就有些飘飘然了。
陈宇博的思绪被黄良友打断了:“陈家认为,如果想要把收益最大化,还是应该沽空股指期货!”
陈宇博微微挑起眉头,问:“哪个陈家?”
“就是那个来自东南亚的金融世家!”
“哦!”陈宇博是有所耳闻的,微微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