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分家

一品嫡妃 我吃元宝 5231 字 2022-10-28

颜定揽着蒋菀儿,让蒋菀儿别太伤心。凡事有他。得到颜定的关心,蒋菀儿的心情才好了点。

老侯爷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道:“你们三兄弟还是分家。别将这种糟心事留给你们母亲。你们母亲年纪大了,受不了这种磋磨。”

“父亲,二房可以分出去。可是我和大哥真不想分家。”三老爷蒋凇眼巴巴地望着老侯爷。

老侯爷笑了笑,“你们两兄弟为什么不想分家,这里面的原因老夫都清楚。你们要凑合在一起过,老夫不反对。

不过老夫今日还是要做主,将侯府的产业分成三份,你们三兄弟每人一份。

至于南州的矿产,当初本钱是老夫人掏的。具体要怎么分,该不该分,得由老夫人做主。老夫不干涉此事。”

南州的矿产是侯府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老侯爷说矿产交给老夫人做主,这下子大家都朝老夫人古氏看去。

老夫人古氏板着脸,说道:“老侯爷要分家,老身不反对。反正不管怎么分,老身都是这府里的老封君。至于南州的矿产,老身晚一点会给你们一个说法。”

大老爷和三老爷交换了一个眼神,大老爷大声说道:“父亲执意要分家,儿子也不好反对。不过我和三弟打算分产不分居。大不了我们两家单独开火,各自承担开销。等将来送走了母亲,我们两兄弟再正式分开住。”

大太太方氏死死的盯着大老爷,这么做全便宜了三房。真是气死人了。奈何,这样的场合,方氏不好随意开口说话反驳大老爷的话。她只能自己憋着,差点憋出了内伤。

老侯爷同老夫人古氏交换了一个眼神,老侯爷点点头,“这样做也行。至于二房,等老夫过世之后,就搬出去。”

二房悲从中来,分家损失最大的就是二房。可是二房是庶出,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二房只能认命。

老侯爷命张房将账本还有各种房契地契拿上来。

老侯爷命账房清理侯府产业。

账房拿出账册,当着大家的面念道:“侯府目前有山庄两个,五十顷田庄一个,二十顷田庄三个,十顷田庄五个,五顷田庄三个。一顷以下的小田庄有六个。另有绸缎铺五个,珠宝铺子两个,油盐酱醋铺子两个,打铁铺两个……。侯府在京城有别院三栋,在江南有别院两栋,侯府在京城江南入股生意,分别有……目前侯府账面上的现银有……库房古玩玉器字画若干。”

账房念完了侯府目前登记的产业,然后又拿起另外一本账册,对大家说道:“这上面登记的是老侯爷个人名下的产业,有田庄,山庄,商铺,现银,还有数目不等的古玩字画等等。具体数目我已经抄写了数份,请几位老爷过目。”

人手拿到一份老侯爷私产登记表,大家见了上面的数目,都纷纷咋舌。这样看起来,老侯爷私人财产比整个侯府的产业还有多。

这让侯府三兄弟又看到了一点希望。之前听账房念侯府产业的时候,他们的脸色是无比难看,都没想到偌大一个侯府才那么一点产业。三兄弟一分,留给继承爵位的大房就更少了。

如今有了老侯爷的贴补,大家手头上都会宽裕不少。就连二房都高兴起来。

公中的产业,二房不敢多要,也没资格多要。可是老侯爷的私房,二房可以理直气壮的多要一点。大家都是老侯爷的儿子,没道理二房就该处处受排挤。

老侯爷见火候差不多了,就说道:“公中产业,分成三份。二房两成,这是账目明细。”

老侯爷交了一份账单给二房。可见老侯爷一早就做好了分家的准备,不然准备工作不会这么充分。

二房拿过明细一看,脸色紧跟着一变。老侯府分给二房的田庄全是面积比较小的下等田庄,山庄一个没有。铺子也是不赚钱的打铁铺,酱油铺,最赚钱的只有一个绸缎铺。珠宝铺子是一个没有。至于别院,二房分到了一个三进的院落,地段很不错。这算是安慰。

至于现银,明细上面没写。古玩字画更是没见到。

二老爷眼巴巴地看着老侯爷。

老侯爷板着脸说道:“不要嫌少。规矩如此,老夫不能多分你们二房。”

二老爷低头,心里头很不是滋味。身为庶出,从出身就比人低一头,分家产的时候还是要低一头。如今二老爷就全指望老侯爷的私房。

接着老侯爷对三老爷蒋凇说道:“这是你们三房的,一共三成半。不要嫌少。”

三老爷接过明细一看,情况自然比二房好多了。上等田庄,上等铺子,上等别院,全都有。虽说三成半有点少,可三房毕竟不继承爵位,不用负责照顾族人,也不用承担救济族人的重担。

三老爷蒋凇说道:“多谢父亲。儿子不嫌少。”

“那就好。”老侯爷欣慰的点点头。

老侯爷接着又对大老爷说道:“你是老大,将来大房继承爵位,就要担负起振兴家族,照顾族人的重担。你们大房分得四成半,这是账册,你拿去过目。”

“多谢父亲。”

大老爷接过账册,勉强满意。

大房才分四成半,还要担负起救济族人,祭祀祖宗的重担,真是欺人太甚。三房最好,什么都不用承担,就能分三成半,而且分的全是好东西。

大老爷蒋淮不动声色地瞪了眼大太太方氏,让大太太方氏不准开口说话,不准瞎胡闹。

大太太方氏撇撇嘴。她暂时不计较,不代表将来不计较。

老侯爷又分别给了宋子期,伯广还有两位族老一份明细。

老侯爷说道:“你们都是这场分家的见证人,你们都看一看。要是他们三兄弟没有异议,大家就签字画押。”

宋子期最先看完,他对侯府分家没看法。老侯爷的分家办法是符合传统规矩的,让人挑不出错来。

宋子期率先问道:“你们三兄弟对老侯爷的分家有异议吗?”

侯府三位老爷都朝宋子期看去。

大老爷率先说道:“我没异议。”

二老爷也说没有异议。

三老爷犹豫了一下,“父亲,怎么明细上面没有现银和古玩字画?那些都不分吗?”

老侯爷说道:“当然要分。现在分的只是家中的产业。”

三老爷放心下来,对宋子期说道:“那我没异议。”

既然没异议,那就在分家书上签字画押。

分完了侯府的产业,接下来就是现银和古玩字画,侯府的家具。

同样是三份。古玩字画,二房分得一成,三房分得三成,大房分得六成。

老侯爷说得很清楚,大房继承爵位,代表侯府脸面,需要时常出门应酬,迎来送往。古玩字画,就该留给大房。

对此大房很满足。

但是二房和三房都有点想法,觉着老侯爷太偏心大房。可是他们都不好反驳。二房和三房都惦记着老侯爷的私房,怕这会出言反驳,一会老侯爷该翻脸了。

于是二房三房都表示没异议,大房更没异议。大家在宋子期宋大人,族老等人的见证下签字画押。确定古玩字画的的分配。

接下来就是侯府公中现银。

账房盘点出来,侯府公中目前有现银十五万七千八百九十两。

老侯爷说道:“其中两万七千八百九十两留下来给老夫操办丧事。免得你们三兄弟为了这点钱打架。”

侯府三位老爷听到这话,都挺尴尬的。

老侯爷才不管三个儿子是不是尴尬。他继续说道:“剩下的银钱,嫡出的孙子每人分得五千两,庶出的孙子每人分三千两。

另外三房还有两个姑娘没出嫁,老夫做主,嫡出的英儿五千两嫁妆,庶出的菱儿三千两嫁妆。

这八千两全部放在老夫人那里。等孩子们出嫁的时候,老夫人会将银子拿出来置办嫁妆。这里一共去掉三万四千两。

去掉孩子们的钱,还剩下九万六千两。六千两留给老太太做私房银子。九万两就给你们三兄弟分。二房是庶出,分得两万两。三房分三万两。剩下四万两全留给大房。你们可有异议?”

三位老爷齐齐摇头,他们没有异议。这个分配方式还算合理。

二房倒是有意外惊喜。没想到能够分到两万两现银,真是出乎意料。

三位老爷都没异议,于是大家签字画押。

至于侯府内的家具摆件,谁家用的归谁。这个就不另外分配。那些丫鬟婆子,也是同样的分配方式,谁家使唤的归谁。

等老侯爷的丧事办完,二房就带着二房的丫鬟婆子搬出侯府。

三房好继续住在侯府,老侯爷不反对。不过侯府始终是大房的,三房只是暂住,侯府一应事务三房不得插手。三房管好自己院子里的人和事就行了。

分完了侯府,接下来就是老侯爷的私房。

老侯爷将自家的私房分成成了数份。一成给了老夫人古氏,其中大部分都是现银和古玩字画,珠宝玉器。

另外一成,分别给了几个大孙子,还给没出嫁的孙女留了一份嫁妆。每个嫡出孙子拿到了一万两现银,还有若干古玩玉器,以及一个小田庄。

庶出孙子拿到了五千两现银并一部分古玩玉器,同样有个小田庄。

嫡出孙女拿到了价值一万两的嫁妆,其中就包括一个商铺。庶出孙女拿到了价值五千两的嫁妆吗,同样饱含一个商铺。

就连已经嫁出去的几个孙女,也分别从老侯爷手里得到了一份价值不等的礼物。

剩下的八成,老侯爷做主留一成给族里面。谁家有困难,就接济谁。这一成交给老夫人古氏安排,谁都不能插手。

剩下的七成,则分给三个儿子。二房和三房各得两成,大房得三成。

对于二房能够和三房平起平坐,一起分到两成,大房和三房对此都很有意见。二房是庶出,根本没资格分到这么多私房。

大老爷主动提出来,“父亲,二房分两成,这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