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心思如何,总之目前局势紧张,各方人马都在蠢蠢欲动。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整个朝廷就会发生大乱。
宋安然听从了宋子期的劝告,没有前往西北。
她也明白,以她女儿身的身份前往西北,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毕竟她真的没吃过苦,她不知道自己任性前往西北,会不会耽误了要紧事情。
宋安然留守京城,关注各方异动,同时焦急的等待消息。
为了救人性命,所有人都在连轴转。以至于长安腾不出人手给宋安然送消息。
害得宋安然一下子断绝了消息来源优势,仅靠朝廷那点乱七八糟,不知真假的消息,宋安然头都大了。
后来宋安然想到了萧训,从萧训那里才得到了最新进展。
韩王府的精锐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人三马,昼夜不停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赶到了西北边关。
他们拿着宋安然的亲笔信和印章,同四海商行的人联络上,然后又花了半天时间联络向导和以前的老伙计,同时粮食装车,拿着朝廷关文,带着一百万斤粮食出关进入草原。
剩下的一百万斤粮食,则需要长安冯三他们带着出关。毕竟韩王府派出的精锐人数有限,一次性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同时萧训还告诉宋安然,宋家的人手也不差,长安冯三他们只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就赶到了边关。
当萧训派人将消息送给宋安然的时候,长安他们已经带着剩下的一百万斤粮食出关去了。
这些消息,让宋安然紧张不安的心总算平静下来。
她已经尽到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最好。接下来就得靠老天爷。要是老天爷还有一点点怜悯之心,那十几万大军就命不该绝。如果老天爷毫无良心,甚至站在西戎那一边,宋安然安也无话可说。
宋安然只能祈祷,韩王府的人马和长安他们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与此同时,四海商行又卖了三百万斤粮食给朝廷,朝廷组织人员加紧运送粮食到边关。
只是朝廷的办事速度,真的让人不敢恭维。长安他们都进入草原两天了,户部的粮食才出京城。
如果深入草原的十几万大军真的指望朝廷的粮食救命,只怕粮食还在半路上,那十几万大军都已经饿死了。
这么多天过去,草原上一直没有一点消息传来。或许是真的没消息,也有可能边关封锁了所有关于草原的消息。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足够让人担心紧张不安。
如果大军手里有粮食,大家还能找理由说服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可是大军手上没有粮食,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难道陛下已经亡故了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人心思变,终于有一天,有人提出迎太子殿下回京。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国不可一日无君。在陛下没有下落之前,得由太子殿下监国。
而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和韩王已经遭遇不幸,不能让太子殿下继续留在危险的边关。无论如何,都应该先将太子迎回京城,主持大局。
随着有人发声,持相同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迎接太子回京。
就在太子一派的人认为大势已成的时候,韩王府世子萧训突然站出来,将东宫世子萧译给打了。
萧译像他父亲太子殿下,喜文不喜武。而萧训小的时候由周皇后带着,文武兼修。
萧译对上萧训真的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这两个堂兄弟,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就在乾清宫打成了一团。
你一拳头,我一拳头,谁都不服谁。
自始至终,萧训一句话指责太子殿下的话都没说,表现得就像是冲动易怒的莽夫一样。但是大家都知道,萧训是在对太子殿下不满,对东宫不满。萧训和许多人一样,认为那把火就是太子殿下放的。
因为有人提议接回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回宫主持大局,这彻底激怒了萧训。萧训无处发泄,只能找萧译打一架。
对此朝臣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萧训打得好,暗地里替萧训鼓劲加油。
有的人则一个劲的叹气,皇孙打架,还是在乾清宫,这可怎么得了啊。这是藐视祖宗法度,简直是乱弹琴。
还有人则痛心疾首,大骂萧训无耻。仗着武力高强,竟然敢对东宫世子动手。萧训虽然是皇长孙,可是别忘了萧译是东宫世子。东宫世子的身份要比王府世子的身份更高,萧训分明是在以下犯上。
萧训为了这一架准备了很多天,自然不会让人轻易破坏。
开始动手的时候,王府亲兵就将两人围了起来。将所有文武大臣都挡在外面。这让那些有心劝架的人,始终找不到机会接近两位皇孙。
一些清流老臣大声骂道:“荒唐,荒唐!如此荒唐,简直就是乱世之像。”
也有人说:“陛下和韩王殿下如今生死不知,这个时候迎太子殿下回来监国,主持大局,的确不太合适。”
“胡说八道,糊涂头顶。不将太子殿下迎回来,难道要让局面一直乱下去吗?京城人心思动,朝廷没个做主的人怎么行。万一发生了乱子,到时候可没后悔药可吃。”
“不如将鲁郡王请出来主持大局。”
“你是想乱国本吗?”
老臣指着中年臣子大骂。这个时候防备鲁郡王和安郡王都来不及,谁敢让那两人出面主持大局,那绝对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朝臣们吵作一团,萧训和萧译打做一团。整个乾清宫乱成一锅粥。最后惊动了定国公和内阁大佬。
定国公和内阁大佬们出面,内阁大佬弹压吵架的文臣武将,定国公则直接掀翻萧训和萧译。
其他人不敢对萧训萧译动手,但是定国公敢。
定国公身为周皇后的兄弟,太子殿下和韩王殿下的亲舅舅,他的身份一摆出来,萧训和萧译也只能乖乖站着听训。
定国公的意思很简单,他不管他们两人怎么争怎么斗,只要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架杀人就行。
定国公最后感慨了一句,“老夫老了,管不了你们皇族的事情。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你们好自为之吧。”
萧训和萧译都没开口说话,二人心里头都明白。韩王府和东宫已经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两家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而且萧训也知道,只要陛下和韩王一天没有消息,他就无法阻挡太子殿下回京城监国。但是他至少可以捣乱,可以拖延这件事情。说不定过几天草原上就有消息传出来。
萧训带着这点微弱的消息离开皇宫,回到王府。
如今他的行踪被所有人盯着,连出王府都得小心翼翼。想出门找个人谈谈心,也是妄想。
萧训冷笑一声,萧译真以为这一回赢的人是东宫,那些文臣也都这么认为。可是不到最后,输赢还说不定。
萧训一个人能力有限,而且朝廷的确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大局。萧训和萧译打架,只能拖延太子回京,却不能真正阻挡太子回京监国。
两天之后,朝廷终于有了决定,迎太子回京监国。同时任命宋子期做后勤总管,前往西北边关接替太子殿下的工作。至于户部的事情,则交给户部右侍郎打理。
这是内阁几位大佬共同商量出来的决定,宋子期不能反对,也没反对的余地。
时间紧急,宋子期当日接到任命,次日一早就要出发。
宋安然急匆匆的跑到外院书房,着急地问道:“父亲要去西北边关,女儿跟着你一起去。”
“胡闹!”宋子期板着脸,显得极为严肃。“为父是去西北公干,你跟着去做什么,拖后腿吗?”
宋安然严肃地说道:“父亲,京城都要乱了。女儿留在家里不安全,父亲也不放心吧。光是一个四海商行就碍了多少人的眼,
只怕父亲明天一走,后天就有人明火执仗的到港口抢粮食。而且父亲一走,户部肯定不会痛快付钱卖粮食。届时,女儿要怎么办?
不给粮食,别人该骂四海商行奸商,枉顾草原十几万将士的性命。卖了粮食,估计一粒米都送不到西北边关,反而是填饱了某些人的口袋,养大了某些人的胃口。”
宋安然双手撑在桌子上,郑重其事地说道:“父亲,女儿不是拖累,女儿也能吃苦,只要女儿下定决心。
父亲,此去西北边关凶险无比。外有西戎骑兵虎视眈眈,内有太子一派策划阴谋诡计。还有各路野心家正在暗地里活动。
如果他们要搞出点大事来,西北边关首当其冲。要对付西北边关,首要就是对付父亲。
对付父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我们一家子绑起来做人质威胁父亲。父亲,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安全,还是让女儿跟着你去西北边关吧。”
宋子期冷哼一声,“照着你这么说,我们全家都得搬家去西北。你简直是荒唐。明日一早,我就要出发前往西北。全家人跟着我一起走,这是多大的目标。
你以为朝廷养的那些兵是吃稀饭的吗?只要宋家一有异动,朝廷立马就会派兵将宋家围起来,一个人都不放走。
我一个户部官员,领着差事去西北,还将家都搬走,这是在告诉朝廷,我是不打算回京城吗?还是告诉朝廷,我不信任他们?你简直就是胡闹。”
宋安然深吸一口气,“父亲,女儿的话的确有些胡闹。可是父亲也不能否认,女儿说的话有几分道理。”
宋子期冷笑一声,“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我可以保证,朝廷不会轻易动宋家,太子更会小心安抚宋家。你唯独要防备的就是那些贪婪的人打四海商行的主意。
实在不行,你就江商行关门,暂时不做生意。户部的人再霸道,也不可能逼着你开门做生意。而且之前已经买了三百万斤粮食,暂时户部不需要再买粮食。
安然,无论此去西北到底危险不危险,你都必须留守在京城,照顾好全家上下。你也说了,京城快要乱了。安杰,安平,安芸他们要么太小,要么能力有限。我需要你替我照顾好他们,记住了吗?”
宋安然很不甘心,“父亲真不让女儿跟着去西北?”
“我是去办差事,不是去游山玩水,你当然不能跟着去。”
“可是女儿想去。”宋安然不高兴地说道。
宋子期哼了一声,“你想去?等将来你成亲后,让你的相公带着你去西北。”
宋安然蓦地涨红了脸,跺跺脚,“父亲,女儿不是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