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案子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被锦衣卫抓到诏狱拷打,对于这个情况,宋子期有些着急上火。
换做别的皇帝,只要稍微软弱一点的,分分钟就被下面的人给推翻了。老百姓会要欢呼庆贺。
此举空前绝后,也只有永和帝这样对朝堂对军队有着绝对掌控力的皇帝,才敢这么做。
永和帝分明是借着泰宁余党,晋王造反的机会,趁机清洗官场和边军,荡涤天下吏治和军队。
所有人上至地方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紧盯着京城的动静。准确的说,是皇宫的动静。
一场大清洗,在所有人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来到。不光是山西官场,京城官场,全国的官场都人人自危。
锦衣卫忙着清洗京城官场,禁军忙着清洗山西官场。而中军则奉命带兵清洗边军。
商户们也都纷纷关门歇业。只要还能活着,就绝不开门做生意。
整个山西官场,瞬间陷入瘫痪,无人做事,人人自危。老百姓也都被吓住了。家家关门闭户,除非生死大事,无人敢出门走动。
从正三品的布政使,到九品衙门小吏,几百上千名官员,被禁军一锅端的抓起来。、
同时一队队的禁军出动,前往山西按照名单抓捕犯事官员。
之后锦衣卫出动,四处抓捕犯人。很多在大家眼里看起来老实本分,也没什么本事的文臣武将都被一股脑的抓了起来,关进诏狱,日夜拷打。天天都有尸体从诏狱送出来,丢到乱葬岗。
晋王的死像是一个信号一样,当天,永和帝回到了皇宫。
之前还以为永和帝变仁慈了。事实证明,是他们太天真。永和帝就是永和帝,永远都是那个杀伐果断,喜欢杀人的永和帝。
文武大臣都被震惊了。
孤零零的一具尸体,尸体七窍流血,显然是中毒而死。
当大家都以为永和帝会温和地处理晋王造反的事情时,晋王突然死在了营帐内。
同时下令,全国抓捕泰宁余党。
晋王一家老小,无论老弱,全被抓起来押送到京城。至于晋王本人,永和帝命人单独关押。
至于晋王身边的谋臣,带兵打仗的大将,一律处死,家人抄家流放,无一例外。
永和帝平息了晋王的造反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那些跟着造反的士兵,甄别一番,全都发配的边疆戴罪立功。
不过从永和帝后续的一系列手段看来,晋王应该没有透露太多。
营帐内,永和帝和晋王独处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内,晋王对永和帝透露了多少秘密,无人得知。永和帝掌握了多少真相,也无人得知。
秦裴自从受伤后,就一直在行宫养伤。估计现在依旧还在行宫。唐王当机立断,立马派萧瑾去见秦裴,一定要将事情问清楚。
唐王越想越有可能。为了查明此事,他得派人先接触秦裴。
秦裴曾在内卫当差,名义上还得叫马长顺一声师傅。莫非秦裴一时糊涂,透露了他们的秘密。
莫非是秦裴说漏了嘴。
不,不会的。他当时的表现很英勇,还亲手杀了三个刺客。
唐王站在原地深思,越是深思心头越是惊惧。他想起那天在山里面,当那些刺客冲出来的时候,他曾无数次想要挥刀杀了永和帝。莫非就是在那个时候露了痕迹。
马长顺故作神秘,说完这话,就离开了。
“不明白才好啊。不明白才能活的长久一点。”
唐王目光凝聚,死死地盯着马长顺,“马公公的话,本王听不明白。”
马长顺盯着唐王放在刀柄上的手,说道:“王爷似乎习惯了手握着刀柄。王爷就不怕起错了心,杀错了人?”
唐王暗骂,老不死的狗东西。说不定就是马长顺在永和帝耳边搬弄是非。
马长顺呵呵笑了两声,“拖王爷的福,咱家还能再活几年。”
唐王盯着马长顺,“马公公别来无恙?”
马长顺像是一个幽灵一样,出现在唐王的身边,将唐王吓了个半死。
唐王退出营帐,额头上已经密布冷汗。冷风一吹,浑身跟着哆嗦了一下。
“臣弟遵命!”
“哈哈……七弟就是太讲究礼数。罢了,你先下去。朕要和晋王那个猪狗不如的东西亲自聊一聊。”
“臣弟不敢!臣弟只愿意为陛下分忧,不敢要赏赐。”
永和帝坐在龙椅上,对唐王说道:“朕知道七弟忠心为国,朕可以怀疑任何人,也不会怀疑七弟。想当年,你我兄弟二人一起联手打天下,辛苦数年,才换来今天的一切。朕当年就答应过你,只要朕有的,七弟也一定会有。”
结果永和帝又放开了他,就像之前的事情只是唐王的错觉。
永和帝的双手抓着唐王的手臂,很用力,力量大得让唐王心头一突,以为永和帝会当场杀了他。
“七弟快快起来,朕只是开个玩笑,瞧你紧张的样子。”永和帝哈哈一笑,亲手扶起唐王。
唐王当即跪下大呼冤枉,“陛下明鉴,臣弟一颗心只忠于陛下,忠于朝廷。臣弟和晋王之间绝无任何来往。臣弟若有谋反之心,臣弟必遭天打雷劈,死无葬身之地。”
永和帝转眼哈哈大笑起来,“七弟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心虚了?不是心虚,你干什么怕朕的眼神?莫非晋王造反的事情,你也有份?”
永和帝的目光冷飕飕地朝唐王瞥了眼,唐王瞬间就不敢再说话了。
唐王有心替晋王求个情,请永和帝饶晋王性命,将他圈禁起来就行了。
晋王被绑起来,押送到永和帝面前。
这件事情,完全可以记录在史册,成为遗臭万年,供世世代代的人嘲笑的闹剧。
晋王倒是好,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将军队拉起来了,好不容易到了京城地界,好不容易碰上了朝廷大军,眼看着京城在望了,结果竟然跪地乞降。
好不容易想通了,造反了,不管能不能赢,好歹也该先和朝廷大军干一仗。干输了,那是命数如此。干赢了,那就是白捡来的好处。
真是个窝囊废,难怪当年坐上皇位的人是永和帝,而不是晋王,唐王之类的人物。
直到这个时候,居住在京城的老百姓们,才后知后觉的知道,晋王竟然造反了,晋王竟然一仗都没打就失败了。
也就是说,朝廷以十个人的性命代价,平息了一场随时可能席卷全国的造反。
朝廷军队加上地方军队,伤员总共加起来才一百来人,死亡总共不到十个。而且死的人全都是跟随颜宓去阻截粮道,放火烧粮的过程中牺牲的。
这真是一场虎头蛇尾的造反,看起来气势冲天,实则内里心虚不已。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反,当朝廷出动军队,永和帝亲自披挂上阵之后,不到三天,不费一毛钱的力气,这支造反军队就彻底失败了,自己跪地乞降,只求能够保全性命。
晋王军队被两面阻击,又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绝望哀伤的气氛瞬间传遍全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当晋王带着军队后撤的时候,很不幸的又遭遇了地方官兵,和颜宓所率领的一千敢死之士的阻击。
泰宁余党们有幸参与这样的蠢事,真是无颜见人啊。
永和帝不费一兵一卒,靠着自己威风凛凛的名声,就迫使晋王的军队后退逃命,这简直就是世上第一大笑话,第一大蠢事。
此举将谋士们气的怒极攻心。尤其是那些将希望寄托在晋王身上的泰宁余党,恨不得亲手杀了晋王,看看这个草包脑子里究竟装了什么。
晋王对上永和帝,没有半点勇气。无论谋士们怎么劝,晋王执意要率兵回山西太原,龟缩王府不出。
永和帝亲自领兵来打他,晋王哭了,他不能不哭。他是有多大的能耐,竟然会惹来永和帝这个煞神。
永和帝的战斗力,晋王比谁都清楚。那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啊。
加上京城传来消息,说永和帝没有被炸死,还好好的活着,并且亲自领兵迎战他的军队,晋王顿时被吓得肝胆俱裂。
当晋王得知粮道被劫持,所有粮食被焚烧殆尽的时候,整个人都慌了。
这是一场早就注定结果的战争。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闹剧。
而颜宓则带着一千敢死之士,昼夜奔波,阻击晋王的粮队。
第二天,永和帝率军离开行宫,迎战晋王军队。
宋子期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他还忙着朝政,忙着查案。
“奴才遵旨!”
永和帝摆摆手,“暂时按兵不动。等料理完晋王和泰宁余党的事情之后,朕再来处置宋大人。目前行宫这边还离不开宋大人。”
刘福躬身说道:“虽说宋大人没有和晋王府长史来往,可是宋大人包庇朝廷钦犯是事实。此事罪无可恕,奴才认为应该严惩宋大人,以儆效尤。”
永和帝问刘福,“你觉着宋大人有罪?”
刘福上前请命,“陛下,要奴才派人将宋大人抓起来吗?”。
要不要顺水推舟,将宋子期撸下去,永和帝还没拿定主意。
很显然,一定有人在幕后指使颜飞飞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报复宋子期。
永和帝并不计较颜飞飞的欺瞒,因为永和帝心知肚明,关于宋家的事情,颜飞飞根本就是听别人说的。靠颜飞飞自己,颜飞飞根本不可能掌握宋家的事情。
颜飞飞此举很聪明,她果然活了下来。
永和帝呵呵笑了起来,颜飞飞说的话,一半真一般假,真假混合,分明是想浑水摸鱼,逃得一命。
两个情况先后送到永和帝的面前。
颜飞飞说的那番话,全是胡编乱造,就为了污蔑宋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