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上这时家家都是自建的民房,家里稍宽裕些的人家几乎都建了二层楼房。

舒家因为在两个女儿的教育上投入巨大,又先后供两个女儿上大学,到现在都没盖上两层楼。

不过住的一层三间卧房的平层红砖房,四口人也够了。

屋子带个不算小的院子,李玉茹和舒立明种菜养花打理的很好。不过北方秋来的早,这会儿很多菜已经绝收了,花大多也谢了,院子里少了花团锦簇带了点荒凉。

在舒洛眼里却是十足的亲切,这个小院和老房子,她多年来几度梦中重返,醒来后常常怅然若失的泪湿了枕被。

不像别人家都是推门就是厨房,当年盖房时,江城来的舒爸力排众议的另在屋子两侧接了耳房,一间用做厨房,一间做了洗澡间。

所以正屋门进去,就是一间用来吃饭待客的明亮通透的堂屋,然后左侧是舒爸妈的卧室和一间小书房,右侧是两间稍小些的房间,姐妹两个一人一间,这就是舒洛怀念不已的老屋。

从八五年盖起这栋房子,到2001年她和姐姐事业都算有了起色,也不能放任着爸妈在云台酗酒和没完没了的吵架,合力买了个房把两人接到丹宁市由姐姐就近照管,这个房子他们住了整整十六年。

可说这个房子见证了他们家的兴衰起伏,酸甜苦辣全在这里,伴随着她们姐妹的快乐无忧的童年和青春,太深刻了,舒洛怎能或忘!

环顾老屋,屋里的摆设家具带着十足的年代特色。

高低柜,黑色人造革沙发,带刺绣的勾边儿桌布,乡土的掉渣的布置,舒洛却看的目不转睛。

客厅(也就是堂屋)里最值钱的就是放在南窗下的那架雅马哈电子琴了。

舒沅大学主修的是纲琴,家里买不起,花了一千多块钱给她买了这台电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