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报恩2

唐思锦虽然没有先前的记忆,不过她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唐家的孩子,毕竟就这一点上唐家夫妻从来都没有隐瞒过。

最开始的时候,唐思锦的心里是充满感恩的,毕竟她的年纪小,唐武和李茹或许是因为同理心的缘故,对唐思锦格外疼爱,虽然说离‘要月亮不给星星’的情况,还有点远,不过说宁思锦掉进蜜罐里不为过。

但对孩子太过于娇宠的下场通常不大好,不是把孩子养的一事无成废物点心一个,就是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考虑。

唐思锦就是后者。

凡事只会先考虑自己,而后才是其他人,而且总能够在一件事里,分析出最佳利弊,而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

就像是,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亲生父母相认了,本来她是看不上亲生父母,但在知道亲生哥哥已经是商业圈里的新贵,身家过亿时,才改变自己的态度,哪怕是后来她知道自己压根不是被拐,而是被父母卖掉就是为给亲生哥哥治病。

但考虑到有钱的哥哥,她并没有揭穿,而是利用这件事,不着痕迹的勾起亲生父母的愧疚之心。

得了不少好处。

至于养父母那边,她倒也不会说不管,只是凡事会先考虑自己,在养父母年老后,便把他们送去养老院,每个月去看一次,自觉已经是尽了赡养义务。

“不是什么好人,但也算不上坏人。”这是阿锦对原身的评价。

这姑娘之所以能进轮回司,是因为她为人虽然自私,不过在事业有成后,热衷于慈善事业。当然,她这么做,可不是真的慈善,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罢了。

毕竟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会格外爱惜羽毛。

反正她不缺钱,只需要少少的一部分,就能得个好名声,说不定那次就能为公司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

但不管她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她确实做了慈善不假,因而她的身上有不少的功德。

她的未了心愿,倒是和自身没太大的关系。

是帮养父母找回他们丢的孩子,唐锦城。

其实唐思锦对养父母也是有心结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上大学她就从唐家搬出来的一大原因。

而这个心结就是唐锦城。

唐锦城是李茹心念十多年才得来的孩子,自来宝贝的不行,儿子丢了,她几乎哭瞎了双眼,后来辞掉工作,开始找儿子,一次听到消息,说宁市有个孩子和她儿子很像,便立刻找过去,路上因为太着急的缘故,出了事故。

好在唐武反应快,两人没有性命之忧。

不过打哪儿以后李茹的身子也垮了,不适合再外奔波。

经过李茹父母的劝说,她终于不再往外跑,但这不意味着她会放弃找儿子的事,便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寻子的消息,也印制传单,让人去发。

可是花光了积蓄也没有一丝消息。

后来收养了唐思锦后,为了纪念儿子,便给养女起名唐思锦,也没少在唐思锦面前说起她丢失的弟弟。

一次两次三次还好,但次数多了,唐思锦便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替代品,因为他们的亲生儿子丢了,才会收养自己。她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证明,渐渐,她的心里就生了心结,而等到唐武退休,两人年岁也都大了,时间也快过去二十年,但他们依旧不肯放弃,还打算卖了房子,再去找。

毕竟这个时候,养父已经退休,不管是唐奶奶还是李茹的父母,也都已经过世,养女也长大成人。

他们没了负担,可以用余生安心的去找儿子。

唐思锦却另有想法,本来这十多年养父母为了找孩子,家里就没存下钱,如今还要卖房子,这让她不敢苟同,更何况他们还是用来做,在唐思锦看来无用的事。倒不如留下来,这样他们将来养老也更有依靠,也能减少她的负担。

不过她是养女,这话不能说。

哪怕是养父母对她再怎么好,只要是扯上丢掉的亲生儿子,本来还温柔和善的养母,立刻就会变脸。

只能旁敲侧击的去劝说。

不过找亲生儿子已经成了唐武和李茹的心魔,房子到底还是卖了。唐思锦也因此对养父母有了更大的意见,觉得收养的和亲生的,相差的还真大,不过心里虽不满的很,但她聪明,并没有开口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