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若是两人都出色,那自然是选择最为适合的一个。
当然了,若是两人都不适合的话,他也不介意从宗室里挑选继承人。
不过后来的发展却让阿锦有点猝不及防,因为他们是阿锦膝下仅存的孩子,故而,朝臣们都对他们要求严格,尤其是宁安昌,要求他足够的优秀。
但却没想到,宁安昌优秀是优秀,但他的优秀并非是表现在政治上,而是才华上,七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写出让大儒为之称赞的诗句,此后,更是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对书画的天赋。
倒是女儿宁安荣,政治天赋极佳,七岁就能给阿锦提出一些利民政策,而且言之有物的那种。
为此,
章静姝一度很是头疼,希望儿子和女儿能换一换就好。
阿锦每每听到都是笑而不语,一直到他们姐弟十岁上,阿锦安排他们进行实践课,就是去周游大夏朝,观察民生百计,给出三年的时间,并且要求他们每个月要汇报心得体会。
不过两个孩子的表现,却很不同。
宁安昌看的都是大夏的繁荣昌盛,虽然如今大夏也确实如此,做了好些诗句和画作。而宁安荣的话,上交而来的,都是补充的一些不足之处,就连边防那边也提出,该如何做才能更稳固。
虽说如今三国贸易繁荣,签订了百年盟约,不过这军防却不能松懈,套用一句话,就是我不犯人,但人若犯我,必定也要有反抗回去的能力。
两份不同的心得,窥见两个孩子完全不同的性情。
所以,
章静姝再次感叹的时候,阿锦淡淡的打断:“安荣如此就很好,不枉费对她的教导。”
章静姝愕然。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阿锦给宁安荣额外安排了不少的课程,甚至把她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导。对此,宁安昌没有反对不说,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很是高兴的在不久后又一次的周游去了。
不过这次,他的目标并非是大夏,而是大齐。
阿锦也知道他的性情,没有勉强,不过安排了不少暗卫,护卫他的人身安全。
本来朝臣还以为阿锦宠爱女儿,毕竟是唯一的女儿,多宠爱些也无妨,不过时间长了,也就看出来,阿锦这是把公主当继承人来培养。
皇太女。
还是在有儿子的情况下。
朝臣们察觉到如此,便也上奏,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为帝的,这不是乱了超纲吗?这可不是私事。
一时间,朝臣们私下里嘀嘀咕咕。
不过倒也都没有上谏,之所以不敢明说,是因为这十多年来,阿锦为帝王的威严已经到达一个顶峰,他们也都知道阿锦性情刚硬,说一不二。再说了,他这里也没明说,若是赶着上前,别是掉入陛下的圈套,让他顺水推舟起来。
阿锦的话,
则是专心的教养女儿,也把她日后要面对的困难一一的说明。
宁安荣却也不怕。
早在她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她知道自己必须优秀。
再到后来,阿锦一点点的给女儿铺路,但没铺满,路上总有坑坑洼洼和凸起的石头,这都是对她的考验,女儿较男子来说,天生感性一些,需要好好的磨砺,不然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
在后世看来,大夏朝传世四百余载,这最出名的不是开国皇帝,而是被称为‘文景鸿安’盛世的四位帝王,尤其是鸿帝,作为大夏朝第一位女帝,她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个。
生平事迹广为流传。
三岁启蒙,七岁便可谏言,十岁周游写下心得体会,为她后来登基后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十七岁正式册封为皇太女,开始监国,施政有方,勤勉爱民。
十八岁,又一次巡游各地,断冤案,诛妖言惑众,建立女子学院等等。积攒累累攻击,后登基为帝,成为大夏第一任女帝。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故事结束,下个故事,落魄作家。
老规矩,下方留言,红包掉落,亲们都出来冒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