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娘颔首答应,这是应该的。
只是她还有些疑问,请这些人虽是她深思熟虑后,觉得有可能答应来扈县的,但她原本以为能来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都来了。
安西给他解惑,“王文去请的时候,刘先生正面临麻烦,他家老母病重,可镇上唯一的药店却卖品质参差不齐的药给他,害的他母亲一点好转也没有。王文因缘际会知道了这事,提醒刘先生的同时,还请乔良快马加鞭赶往其他地方购药。刘先生母亲病好之后,他很感激王文和乔良,知道他们的来意,就答应了来扈县,另外还亲自上门游说其他人,有了他的帮忙,事情才会这么顺利。”
“还要谢谢刘师兄。”刘涯虽不是惠娘父亲收的弟子,但他上学期间,经常跑去请教院长,李院长每一次都会认真解答,一来二去,不是弟子胜似弟子,因此惠娘也称他一声师兄。
这次请人,惠娘第一个想到了他,一来,这个刘涯脑子灵活,虽然就读书一道上少了点悟性,但也考上了秀才,基础还是有的,关键是懂变通。
二来他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病弱的老母,长年需要金贵的药材养着,还有两个快要成年的儿子,娶媳妇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关键他家里为了老母治病,经常是花的一分不剩。
惠娘看过安西给夫子们的待遇,不仅免费提供一座二期宅院,平日的束脩也给的非常高,足够刘师兄养家了。
而且她自己也有点私心,李院长曾说过,刘涯脑子灵活,为人还有稚子之心,非常适合给幼子启蒙。
惠娘想到了自己家的两个孩子,觉得父亲的眼光不会错,因此才第一个请了他。
以前李家还富裕的时候,李夫人就经常送一些好药材给刘母。
有了这层关系,现在惠娘开口,想必刘涯不会拒绝。
而至于其他人,惠娘就不怎么有信心了,毕竟人家过得好好的,犯不着来这偏僻的扈县讨生活。
只是没想到,刘涯这么给力,不仅自己来了,还把其他几人都劝来了,是该好好谢谢他的。
说完这些,安西突然提出,“书院已经修建好了,分为幼儿期和小学,两个孩子现在才四岁,过完年之后肯定是送入幼儿班,你要不要现在去看看环境?”
惠娘疑惑,“这个幼儿班是何物?”
安西笑着给她解释,并列举了幼儿班的课程。
书院建造的时候,安西就已经制定好了这个学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包括上课的内容,怎么分级,每一级的教学范围,夫子的任务,学生的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