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旁无所谓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他又不比许多苦孩子是从小没有吃穿,才被家人送入庙里做了和尚。贾宝玉正经是读书识字的大家子出身,若是精研佛法,没准将来我朝会添一位大师高僧也说不准,不比做官差呢。”
辛泓承在旁听了替太后总结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贾宝玉做官是不行了,说不定能另辟蹊径做个高僧。
太上皇唉声叹气:“也只得如此了。朕近来总想起,当日他们跟着朕驰骋沙场的样子——如今贾家是寥落了,犯罪摘匾的不肖子孙也有,遁入空门不顾家业的也有,倒是甄家还好些。”
辛泓承低头:山高皇帝远,您等范云义从江南回来再说这个话才好。
果然,太上皇对贾家的惋惜,对甄家的期许,在月余后听了甄家的罪状后,全部化成了恼怒。
皇上私下对辛泓承道:“若论罪过,甄家在这次倒霉的十几家里能排前三,全族男人挨个抄家流放,只怕都冤枉不了几个。”
盐务,开矿,铸币,漕运,海运,边贸生意,这些朝廷最来钱的命脉,甄家俱有涉猎。
这些年甄家就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无冕之王,任何尖儿货不过了他家,都到不了御前。
皇上私下对着儿子露出的,是对甄家毫不掩饰的厌恶:“说来他们家真是辜负你皇爷爷多年信任爱重。历年赏赐臣子,甄家都是头一份,甚至跟宗亲比肩。朕还未登基之前,甄家故意将你外祖一家子撵到福建去,朕这个王爷出面求情是半点用都没有,满朝上都应和甄应佳的话,可见他们甄家何等威风!”
更因为钟家远在千里之外,孝义皇后重病乃至过世,都再未见过家人一面,抱憾而终,临死前口中还喃喃念着娘。
这在皇上心上,始终是过不去的槛,让他十分厌恶甄家。
辛泓承心道:也难怪甄家要壮士断腕,拼着得罪了太上皇也要在现在了结了此事,否则就以他们家跟皇上,跟钟家的梁子,等以后肯定更没有好下场。
然而既然是断腕,就难免切肤之痛。
太上皇虽然雷霆大怒,但看着甄家一条条刺目的罪名,终究怕皇上下了狠手。于是索性自己一道朱笔定了甄家十数人的命运:“甄氏世袭官员,罔知法纪,本该重刑,然念其属功臣后裔,亦从宽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
--
皇上接了太上皇的旨意就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