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子,我说你爸妈咋天天包粘豆包卖呢。夏天收菜卖菜,冬天进城卖豆包,这么大岁数了咋能摊上这样你的事儿呢。”有人将李振华欠款三千块的原因放在了许久未露面的李爱国身上。
李美玲觉得好笑:“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家爱国在部队上干的好好的,眼看着就要提干了,你们都在哪儿听的评书啊?”
别的大队的人不知道李家小儿子当兵多年的事情,难道二大队的人也不知道么?李美玲严重怀疑,这就是有人故意造谣,试图抹黑自家。
“哦,对对对,我把这个事儿给忘了。那年你小弟参军入伍,咱们还跟着去看热闹去了。”有村民拍着脑门想了起来,实在是因为传瞎话的人编的太好了,好的让他们一下子就相信了。
“我听说你们家干了好几个月,饥荒还差不老少呢。真的假的?不是说你们家一天挣得赶上人家工人一个月工资了?”
听见这话,李美玲气笑了。别的不敢说,就这个一天收入顶工人一个月工资的话,绝对出自大嫂罗文静的嘴巴。
不过财不外露,都是一个水平线上的街坊邻居。忽然间有一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那剩下的人家看着心里不可能高兴。
“这话你们也信?城里大饭店一天挣的钱也未必能递上当官的一个月工资。”李家人统一口径,钱就是被彭桂珍借给娘家盖房子娶媳妇了。这笔钱从哪儿来的,城里亲戚找放印子的高利息搞来的借款。
“你们是不知道我大舅那个人啊。借钱的时候是个大爷,全家恨不得排班给我爸妈洗脚。钱到手了,这人就变了。本金不还利息也不还,现在怎么办呐,只能是我们一家子给他们还账了。”
李美玲将自己家说的可怜至极,没想到得到的结果极好。
街坊邻居也不在骂李振华每天早上开拖拉机扰民,也没有人跑到李美玲这边酸言酸语。反而大家都用同情的眼光去看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