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破局

为庶 冉珏儿 3384 字 2022-10-26

进入到三月份,整体的救灾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尾声,长安城及其周围郡县开始恢复正常。长安各书院也相继开院,东临书院送来帖子言明要在三月初八的时候正式开院。

接到消息的三个小伙伴约着聚在了一起。

最近,聚福楼生意很火爆。大概是前段时间被拘得很了,这段时间大家很热衷于在外用膳。当然,饭席上最大的谈资就是秦王以一己之力为国库增加了几百万两银子,救灾顺利进行,无数百姓保住了性命,甚至还拨给了江阴军队款项,解了其燃眉之急。

裴宴这段时间听得多了,现在免疫,不过梁歪两个小伙伴觉得新奇,一直提起。一直到上了席,才说起了近况。

肖章这段时间过的说不上好,父亲越来越糊涂,索性到底是半身不遂,伯父多掌握在母亲手中。不过,近来祖母多向着胡姨娘,给母亲使了不少绊子。

肖章不解,母亲却能却说她能理解。毕竟儿子再混,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老太太选择帮助正房还是侧房姨娘,都取决于谁能待她儿子好,让他儿子活的轻松快乐。现在肖令宽和她是相看两厌,见面就掐,在府中的博弈甚至摆在了明面上,与之相对肖令宽的饮食起居都是由姨娘照顾,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老夫人近来身体不好,当然要考虑她百年后谁来照顾她儿子。当然了,老夫人越来越迷糊,她身边伺候的也使了不少力,要是没有她们时常在老夫人耳边说着说那,事情怎么也到不了这个程度。

肖章听了,觉得很不是滋味儿。老夫人是这样,他娘也是这样,都在为儿子开路。母亲不让他掺和,他乐得轻松。只是没想到他五姐却不消停,明明平常就喜欢窝在自己的院中研究各种古方,现在却满府蹦跶,什么都要掺和。

虽然是好兄弟,但莫语别府中事是基本礼貌,现在伯爷府对上的是阿章最亲近的三人,就连他自己有时都下不定主意要向着谁,他们外人掺和什么。

虽然就裴宴看来,当然选陶氏,可是自然阿章有疑虑,他们替他下定决心就是越俎代庖了。得等他真正的深刻的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才能知道到底是谁是真正为他好。

安沂很少说府中事,却是一个顶好的倾听者。他从来只在自己该发表意见的时候说话,多数情况都是闭嘴。这个世上从来不缺少抒发己见者也不缺少发表看法和见解的人,却少有单纯的倾听者,不管是肖章还是裴宴从前都是好说之人。现在肖章依旧,裴宴却逐渐变得话讷少言,不言自己不言他人,也不好好倾听。

酒饱饭足,三人在聚福楼前分离。一起把肖章送上马车,安沂却没急着离开,她看向裴宴,“阿裴今儿心情不好吗?要不要说与我听?”

裴宴摇头,“为什么这么问?”

“哪有为什么?阿裴眼中的纠结都要溢出来了,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阿沂,”裴宴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说该怎么解释。

“阿裴,我们还小,正是不应该被绊住脚步的年龄。……如果你犹豫的原因是我,我很荣幸也很开心,却绝不愿意成为挡在你面前的绊脚石。”安沂笑的温和,看到裴宴想开口,她摆手制止,要是不一下说完,她就开不了口了。

“……我不知道你想做什么,但是阿裴,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在这个世上,通往未来的路多了,但当你在决定的时候,肯定已经权衡了利弊。当你因为外界原因选择了一条原本不想选择之路,未来之路通畅还好,要是不,你会后悔的。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安沂面容平静,这些全部都是她的肺腑之言,因为在乎,所以害怕;因为爱你,所以能够忍受远地分离。

裴宴心里是震撼的,和往常一样,明明他什么都没说,对方就察觉到了。或许是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有了某种默契,安沂猜不出他具体在想什么,却能依靠本能说出令他心灵安慰的话语。

其实对于裴宴来说,没什么可犹豫的。他要思考的理由也远远不只阿沂,但是在这一刻他有了新的感受。如果可以忍受和阿沂分离,那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就连阿沂都这么支持他,何况是父王和娘亲。

“是吗?只要我好就行?”裴宴红着眼眶,看着安沂笑。

“是,”安沂坚定的点头,阿裴出城的这段时间,她有很多想法,不过这些想法最终都汇了这句话,只要阿裴觉得好就行。

经过多日的思考,裴宴终于理清内心他想和舅舅去雁城。不是逃避,也不是对谁有意见,他只是不想永远的生活在秦王和秦王府的羽翼之下。说来也是可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立下的当米虫的目标,现在的他只想变得更强,想有能力为秦王撑起一片蓝天。

裴宴甚至能确定,只要他提起父王和母妃没有不应的。这段时间虽然府上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不过话里话外一直在告诉他只要他开心就好。不过话是这么说,一旦他决定离开,他们伤心担忧在所难免。再来他也舍不得,他好不容易有的家,好不容易有的父亲母亲,就这样离开,……

裴少卿大人发现年龄变小之后心智也变小了,或者说心更柔软了。左右此事也不急,舅舅此行为的是雁城学子科考一事,而娘亲也有意要留他在长安多住一段时间,中间少说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供他思考,到那时再说也不迟。

只是这天下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三月初八,谢毓接到了一封来自雁城书院的加急信,信上言是江南八大书院联合要和雁城书院一教天下,请山长速回。

这可是大事,可以左右江南文科时局,和天下文化流派。比起在长安城无所世事的看顾科考学子,这明显是天大事。谢毓不敢耽搁,定于两天后离开长安回雁城。

这两天,拱辰巷忙忙碌碌,都在为舅老爷整点行囊。

这其中出现了拱辰巷上下意料之外的事情,二少表示要跟舅老爷离开,去雁城求学。

(本文连载在@晋江文学城,请支持正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