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页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基础体系,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会完全遵循。

由此可见,一部电影的票房,除去必须上交给国家的部分,剩下来的就是片方和院线分账。虽然有约定好的分账比例,但逃不过一个利字,有时院线为了更多的获利,便有了偷票房之举。

这也是偷票房产生的原因之一。

比如一部10亿票房的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应得的分账是近4亿元,这时候如果影院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实际票房降低到8亿,那这被雪藏的部分,就由影院独享,而无须和片方分账了。

这意味着,电影片方可能损失了应有的利益,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述偷票房——影院用非正常手段,偷取了片方应得的分账。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影院可以用上多种手段。

比如手写票、无票入场、废票入场,就是影院雪藏票房的诸多手段中,最初级的几种。

当然不排除影院的出票系统发生bug,无法正常出票,所以临时采用手写票。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某影院大量出现手写票和无票入场的情况,便基本可以断定偷票房无疑。

遭遇了手写票时,可以要求影院必须出机打票,但是不是这样,就避免了偷票房的行为了呢?当然不是。

像手写票之类的,都是偷票房手段中最初级的一种,现在发行方多采取监察手段,手写票这种手段容易被发现,更高级一些的手段流行开来——结构票。

什么是结构票呢?

举个例子,发行方一般会和院线约定一部电影的最低票价,比如a电影的约定最低票价是30元。实际情况中,肯定不会按最低价卖,而是按照市场行情定价。

假设一部电影,影院根据实际情况把票价定在70元,如果观众买了一张70元的电影票,那么这70元都是要与片方分账的,影院便无利可偷。

于是影院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捆绑套餐。

影院另卖一个80元套餐:电影票+爆米花+饮料,80元中的30元,被算作电影票房——30元是最低票价——省下来的50元,全部算作爆米花和饮料的收入。

这样对影院有什么好处?爆米花和饮料的收入,是不需要和片方分账的,统统归入院线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