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和漫威也对他的建议很感兴趣,准备适当的将漫威的一些作品电视剧化,比如佩吉·卡特离开史蒂夫·罗杰斯后的生活,比如神盾局的一些日常工作,让他们作为整个世界观的补充。
在漫威几十年的漫画史上,复仇者联盟的阵容一变再变,不断有新人加入,同时也伴随老人的离去,其间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还爆发过内战。
然而,无论团队在形式上有怎样的变化,其内在精神都是不变的,当世界笼罩在危机的阴云中,他们还将并肩携手,踏上新的征程,当然不变的还有那句熟悉的口号——“复仇者,集合!”
杜克很清楚,超级英雄电影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好莱坞范围内,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动作片曾各领十几年,由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1980年代和1990年代《超人》和《蝙蝠侠》系列曾短暂风靡,1989年《蝙蝠侠》还以251亿美元夺得北美年度冠军,进入电脑特效技术成熟的21世纪后,这类电影慢慢迎来更好的时代。
今天,人类早已登上月球,探测器也已经上了火星,互联网和移动数码设备无处不在,通讯、交通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近乎无限自由,科技的力量和影响延伸到了文明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一个时代,超级英雄必然会成为全球电影大银幕上的主角,但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当代神话?
如今的好莱坞,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原创科幻电影急剧衰退,伴随的则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
自1977年以来,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票房宠儿,此类型诞生出无数经典商业大片。现在,这个位置却在逐渐让位于超级英雄电影,这种电影改编自曾经风靡全美的漫画,且杂糅了动作、冒险、幻想、科幻多种类型,慢慢成为全球通吃的商业电影。
实际上,曾经的好莱坞根本不依靠外星人和戴着面具的超级英雄挣钱,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还有长盛不衰的动作片,都是电影制片商眼中的宠儿。
时移世易,超级英雄成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偶像,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市,附身于现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当美国人从一无所有的荒野建立并走入了现代都市,皈依于法律与秩序之后,现代工业就把人从广阔的土地压迫到了工业流水线,都市文明要求每个人都如同电影《摩登时代》或《大都市》里的工人那样成为机器的附庸,人们无法再骑马闯天涯,无法像旧日的牛仔那样藐视不合理的法律规则,无法再体验到原始神话传说的神秘力量。
都市里的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华丽、夸张、神奇,内心也更为丰富和隐秘,这种英雄必须要超越机械和电子时代的束缚,成为新的神话,承载着新的梦想,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满足了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这种超级英雄是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断流水线生产的,有各种类型样式可供选择,却只要几美分就可以买到,从经济大萧条的1930年代到“后911时代”的美国,还有比这更容易得到,更有趣,更能慰藉心灵的“简易版圣经”吗?
尤其是911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全美,大众需要新的更有血有肉的银幕英雄,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带来美国精神的复归,带来闪亮的现代科技和时尚崇拜对象。有趣的是,《蜘蛛侠》电影火爆的2002年,刚好卡在“911”之后的第二年。
不得不说社会形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