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页

它也是《盗梦空间》第一个病毒网站。

很多人拿到的那个锡盒也不仅仅是电影纪念品,u盘里预存了影片的预告片,盒子上的qr二维码把人们带到该片另一个病毒网站“dcri”——意识犯罪——至于那个陀螺,则是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道具……

《盗梦空间》还有一个病毒网站,其地址是藏在一些街头海报里面的,这个网站叫作“whatisdreashare?”——即什么是梦境分享。该网站以匿名博客的形式,介绍了梦境机的源头和理论基础,似乎要为人揭开所谓“盗梦”的阴谋。

不过这些网站中,“dcri”才是影片病毒营销的主力网站。

该网站分四个宣传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内容释出,如海报、预告片等,要想率先看到这些内容,就要完成诸如迷宫游戏之类的小任务,此过程也是网友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某条线索刚刚发布,就已经有人破解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有病毒营销人员在幕后帮忙,因为病毒营销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兴趣,如果把大家都难住了,失去了解谜的兴趣,营销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了。

第二个阶段是找好角度,重点发力。

《盗梦空间》的营销团队早在最初就和杜克达成了一个共识,影片的病毒宣传要掌握好平衡,既不能捂着也不能毫无保留,也就是既要观众提前熟悉影片,也要让他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仍然有新鲜感。

此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影片宣传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好这个度,结果导致观众还没看就已经对影片了如指掌,失去了观影的兴奋劲。

因此,华纳兄弟的营销团队没有从剧情入手,而是从片中的核心创意“梦境机技术”、“意识犯罪”等几个点来展开,强调了“你的大脑就是犯罪现场”、“梦境也是真实的”等宣传口号。

这样,观众在观影之前就对影片的关键设定有了初步了解,观影时会轻松不少。

无法被观众理解的电影必然不能大卖,这是电影市场最基础的规律之一,华纳兄弟和杜克都很清楚这一点。

除了相当于使用说明书的病毒网站,宣传人员还专门拍摄了一段杜克采访梦境科学家,探讨梦境科学、意识犯罪原理的视频,杜克更是亲自上阵,以增强视频的真实感。

这段短片达到了良好效果,很对网友真的开始对片中描绘的梦境科学前景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思考这种技术在不远的未来是否会实现,华纳的媒体也借机做了一些科普,把这个话题连同影片一起炒热。

第三个阶段则是不拘一格,出奇制胜。

也许是受到了前期宣传成果的鼓舞,《盗梦空间》营销团队接下来加大了对梦境机技术相关的病毒营销投放,然而事与愿违,之后病毒宣传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网友们似乎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