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页

不过这种悬挂不是仅仅挂几条威亚这么简单,按照动作指导吉米·卡特的要求,拍摄现场的威亚多到如同森林一般,这些完全不用担心出现在电影中,对影片本身造成干扰,因为数字特效师们使用最新的电脑技术轻易就能把它们统统抹掉。

杜克很清楚,按照常规方式拍摄,对于数字特效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因为那意味着海量的威亚去除工作,因此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拍摄方法——将原本水平的布景建成垂直的,同时将摄像机垂直朝上拍摄!

也就是说,走廊两侧的墙壁在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天花板和地板,而拍摄场景的垂直关系变成了纵深关系——反之亦然,拍摄场景里的纵深面实际上是物理上的垂直面——这样一来,垂直吊下的威亚,按照拍摄场景的空间关系看,就成了从走廊的两侧延伸进来,而非从天花板上吊下来。

这就大大增加了用演员来遮挡悬挂装置的机会,做威亚去除的特效师们为此可以松一大口气。

从这方面来说,传统的拍摄技巧给数字技术帮了大忙,不过数字也没少给传统特效帮忙。

对一些演员来说,尤其是正面面对镜头的人——意味着拍摄时他是面朝下方——比如渡边谦和希里安·墨菲,长时间的悬挂是他们吃不消的,这时只能使用替身演员,但别忘了他们要在镜头前露出正脸……

如此一来,面部替换就少不了了,这当然只能由数字特效技术来完成,数字特效师把演员的脸扫描下来,做成数字模型,再贴到替身演员的身上,几乎与本人无异。

这样一个特殊的拍摄手法,需要传统拍摄和特效技术一环扣一环,结合得天衣无缝。

在杜克看来,这正是特效制作的升华,传统特效和数字特效不用非得你死我活,数字特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特效也不是一无是处,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

杜克对于《盗梦空间》的制作,并非传统和数字之间的博弈,而是整个电影工艺的一次全面运用。

当然,对于杜克来说,数字特效运用的比传统特效要多得多。

在工业光魔的特效师完成倒卷的巴黎之后,他们开始制作另一个全cg场景——潜意识边缘中的建筑群。

要让观众观看影片时相信道姆·柯布夫妇花了整整50年来建潜意识边缘中的城市,就意味着影片需要巨大的三维建筑数量,而特效师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50年的工作。

同时,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建模工作的复杂度。

为了进一步放大建筑的真实度,杜克特别要求潜意识边缘中的城市必须体现不同时间跨度的现代建筑美学,从包豪斯式建筑,到摩天大楼,再到后现代风格。

这些都要依靠那些在业内地位并不是很高的数字特效师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