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听着这话长大, 所以一直勤学苦读,比同窗每日多花一两个时辰学习, 就算是放假归家也不放下书本。
不知是他真有些读书上的天分,还是日积月累有了效验, 叫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又被尚书族长选了出来,带到京中延师教导。
等到得京中,他听到族长伯伯和先生的教导又是另一番话。
读书目的有二,一为明理修身养性做个君子,二为考科举中进士,给百姓朝廷做好官,让大燕上上下下公正廉洁日益强盛,治国平天下。
这话林昌从前在苏州时也听那时的先生说过,现下再听这话从尚书族长口中说出,林昌却有了新的感悟。
在林府学了三年,林昌再和爹娘住在一处,日日听些“光宗耀祖”“大富大贵”之类的话时,便有些心中厌烦不想听。
若是伯父伯母还在京中,能劝劝他爹娘就好了……
或是娘能去陪着伯母说说话,再或是看看莲姑娘,也不至于一天到晚都盯着他,让他躲都没处躲去。
伯父还未升任川陕甘总督时,林府内要上学的不止他们三个族侄族孙,还有几位姑娘也在日日跟着先生上课习武。
林昌一开始知情姑娘们也要上学时十分疑惑。
他在家里时他娘教导杏儿总说,女子识得几个字会看账本便罢,要紧的还是女红针黹打理家事。
杏儿也确实对读书写字不感兴趣,认得了字会读书,就丢在一旁,开始学着裁衣绣花。
那年中秋夫人在花园子里开宴,伯父说让他们三个和三位姑娘一同作诗评较高下。
林昌心中疑惑,这有什么好比的?
他从三四岁便读书习字,从小到大日日苦读做文章,年已十六,比之最大的一位莲姑娘还要大上三岁,书不知道比她们多读了多少,难道胜负还会有别的可能?
不过他还深记得伯父与先生的教诲,绝不轻看任何一次比试考试,认认真真写了诗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