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皎陪房的四房人家有一家是专做厨子的,男的造得天南海北好饭好菜,女的专会做汤汤水水药膳等,巧的是都不晕船。
文皎便对许嬷嬷说道:“本来带着他们,是从宫中姜太医那里求得药膳房子,预备做给黛玉的。只是现在我实在是没精神了。方子给嬷嬷拿着,嬷嬷随意使唤他们罢。”
许嬷嬷心中感激,口中连连道谢。投桃报李,便想帮帮文皎的忙。
见文皎这边虽只剩两个丫鬟,到是各个能干,支应得过来,所缺者不过想要人陪伴说话,因此许嬷嬷每日常常随着黛玉过来陪文皎说说话。
因许嬷嬷想着这是日后的主母,文皎也想着到了林府免不了还要靠许嬷嬷管家理事,因此双方都有心了解亲近。
十几日相处下来,文皎觉得许嬷嬷经验老到,做事稳妥,往后若是能得许嬷嬷真心协助,必是一条得力的臂膀,自己也可省许多事。
许嬷嬷觉得文皎为人大方温柔,知事明理,心思细腻,这样的主子,只要认真做事,就不会难服侍的。所以二人都对未来的领导下属比较满意。
路程行了一半,文皎终于能站在船帆下看看水上风景了。文皎上下两辈子都没坐过船,因此一好些,就戴了帷帽赏景。
时已秋日,离京时京城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越往南行,竟还能看到翠绿的树木了。
一路行船,到得九月十二日,终于靠岸扬州。林府与苏府都早有人等在岸边迎接。
为着避嫌,林海只离岸远远站着。见船上先是下来几个仆妇,然后三四个丫头扶着一位身着红色衣裙,身形袅娜,带着帷帽的女子出了舱门,便知是苏二小姐了。
林海待要避过头去,却见苏二小姐转过去弯腰伸手,扶出一个年约七八岁身形单弱的女孩子,却不是黛玉又是谁!一年未见女儿,林海一腔慈父之情涌出,一时竟未转过头去。
黛玉与文皎搭手下了船,说得几句话,似有所感,往林海那边一看,不禁脱口而出:“爹爹!”
文皎听了,随着黛玉的目光看过去,因太远,自己又带着帷帽,看不清面容,只能看见那人身材修长清瘦,颇有风骨。
文皎想了想,便屈膝行了一个福礼,见那边林海似是一愣,也作揖回礼。
文皎便摸摸黛玉的头,笑到:“既然你父亲已经来了,我就先走了,想来你一年没在家中,你们父女也彼此想念得很,我不耽误你父亲来接你了。反正过不了几日……”
说到一半,文皎自悔失言,便一低头,说道:“我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