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页

藤田健二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他也知道斯巴鲁在华的业务开展情况不但没办法与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相比,甚至就算比起自己的日本同行铃木,也没法相提并论,有些尴尬的道:“嗨,是的,我们斯巴鲁汽车与贵国的贵航有合作,现在生产的汽车叫云雀,或许您有些印象。”

“云雀啊,”林铮恍然的点点头,说到云雀和贵航他就有印象了,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魔都大众正式投产好几年后,国家的整体战略开始大掉头,大量的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国家正式决定要发展轿车工业,最初确定了“三大三小二微”的产业格局,“三大”指一汽、二汽、上汽三个生产基地,“三小”指北京、天津、广州三个生产点,而“两微”则是兵器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军工背景的企业“军转民”上马的奥拓、云雀两个微型轿车项目,联创科技收购的江北奥拓本就是“两微”之一。

云雀这款汽车和奥拓一样,在日本同属于k-car轻型自动车,属于这个市场的拳头型产品,但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靠着长安奥拓,奥拓几乎垄断了a00级别的微型车市场,但同时期引进的斯巴鲁rex在市场上的表现不但让斯巴鲁汽车大失所望。

皱了下眉头,林铮向藤田健二问道:“据我所知,云雀汽车的销售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不理想是好听的说法,林铮好歹也算是汽车业内的从业人士,他知道的一个数据是,从1992年投产到去年,贵航在斯巴鲁云雀项目上亏损了整整7个亿——以每年一个亿的速度匀速亏损。

“嗨!的确是这样的,”藤田健二再次向林铮深深的鞠了一躬,连林铮都替他觉得累:“所以在去年的时候,贵航和我们斯巴鲁成立了合资企业,为云雀汽车换装了更大功率和排量的电喷发动机,我们相信新的云雀一定会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表现的。”

“……”林铮撇撇嘴,很是不以为然:云雀?反正在自己的印象当中,云雀这个汽车就一直没有做起来过。

藤田健二倒是一直在关注着林铮的表情,看到林铮这个不加掩饰的不以为然的表情,他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林先生,您这是……不看好我们这款车的前景么?”

“你给我一个看好的理由?”

虽然不知道林铮为什么会这么问,但带着一股子不服气,藤田健二还是理科回答道:“这个……我们为云雀换装了更大功率的电喷发动机……”

云雀为什么不成功,林铮能输出一肚子的一二三来,但不管怎么说,在国内市场上云雀也是国产版“sart city”的竞争对手之一,林铮傻了才会详细的和藤田健二仔细的分析云雀会失败的原因,他只是一句话就让藤田健二脸色发白:“没错,但比起空间、动力、配置,云雀哪一点是sart city的竞争对手?”

对啊,藤田健二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不仅仅是icq的老板,同时还是共和国江北奥拓的老板,自那个基于奥拓改进的sart city上市以来,不但云雀汽车的日子越发的难过,连长安奥拓和夏利的日子也变的不是那么好过了,如果这么说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云雀汽车再次的成了一个失败的项目?

其实在藤田健二看来,江北奥拓生产的sart city根本就不是sart city,美版和欧版的正宗sart city其实是一款中置后驱的单厢车,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款缩小的微面,可中版的sart city却是在奥拓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正宗的两厢车,除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sart city的外观和内饰之外,和正宗的sart city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相同之处的,但sart city有一点是奥拓、云雀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那就是时尚的外观和内饰设计、超高的配置以及和外观大小截然不匹配的超大内部空间……就内部的实际体验而言,forfour版本(其实应该叫做五座版)的sart city给乘客带来整体感觉,其内部空间甚至比富康小不了多少。

最重要的是,sart city这才上市多长时间啊,以林铮那仿佛如同神迹一般的经营手段,不要说云雀,恐怕奥拓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这可真是……这可真是……”急的脸色都白了的藤田健二真的慌了,一时间忘记了控制自己的声音,惹得头等舱里的其他乘客频频侧目和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