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夫想了想后答道,“那是最后的选择。”

“你做主吧,我就是站在实际角度谈谈个人看法。”秦勇也无意干涉张逸夫的工作,只嘱咐了他务必跟老赵商量后,便挂断了电话。

张逸夫坐在桌前思索再三,他终于才觉得,自己差不多看透这个坑了。

那种对方思绮本能的不信任是完全正确的,她的确没打算履行那个口头承诺还未签署的合同,但并不是到期不交货,而是交来不同的货,降上一个档次的91。

至于目的,可想象的空间很大。

首先秦勇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节能角度看这两种管道差距不大,从时局角度来看妥协一下用91似乎也是最佳选择。想必鑫明那边也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有胆子玩这招,最后张逸夫没得选,八成还是会用这批91的,结果上来看依然是鑫明帮张逸夫解围,张逸夫欠他们的。

多数事情到最后就是这样,都被迷迷糊糊嘻嘻哈哈糊弄过去了,你不得不迁就,做成就行。张逸夫选用强度更高的管道,是要为这些电厂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如果只是想尽快完工,快刀斩乱麻对付过去争取到400以内的煤耗,貌似也没什么不行,大家都这么做的么。

看到了这点,鑫明就更有胆子玩这套了,到时候张逸夫没得选。

今天你这么忽悠我一个管道,让你得逞了,明天你就有胆子忽悠更大的东西了。

第422章 馊主意

这还不是最恶心的,迷之人物就是找到鑫明沟通的那位领导。自己跟蒋立说有困难,让他告知穆部长想办法,穆志恒不可能亲自管这种屁事,肯定也是一通吩咐下去,最后谁出的这个馊主意,张逸夫一定是要打听出来的。

这馊主意除了能跌跌撞撞搞到一批差强人意的管道,强行做成不那么圆满的事,同时还冒犯了生产司以外,没任何好处。

张逸夫吃了哑巴亏,欠了二手人情,最关键的,还肆无忌惮地又得罪了一次生产口的人,袁铁志事件后,张逸夫不遗余力地争取回来的局面,险些被搅黄。

不知是自作聪明,还是处心积虑。

总之,先安抚人心最为重要,从国强老师的态度上来看,只要能说通赵处长,让他情绪稳定,让他知道国强老师依然能掌控全局,保证他的权威和面子,其它的事爱咋咋地。

张逸夫琢磨着,要不要叫停鑫明,把单子还给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