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抓紧催。”
就此,张逸夫终于逃出了老段的办公室,老人家一心为自己好那是当然的,只是这些事有些承受不住啊。
张逸夫这才觉得,人生何其苦短,心里有太多的东西,却依然只能一步步来,我真的好想再活500年。
接下来的几天,张逸夫把能分的工作都分了出去,有关电脑采购的私事上,完全让向晓菲去谈,他也不过问细节,只进行必要的指点。牛大猛这次也长了心眼,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为了密不透风,这件采购的事情完全交给张琳去办了,不再让张逸夫把关,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面的关系。
公事这边,文天明办得踏踏实实,加班加点很快就送上了接待的安排,张逸夫也挑不出毛病,便让他继续去落实。
可另外两位着实就让人操了大心了。牛小壮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生生是拼出了一篇报告,材料摆在张逸夫面前后,不说内容,光是分段、措辞这些语文中基础的基础,就错漏百出,让人十分之难受。
可不管难不难受,这真的是牛小壮的最高水平了。
没辙,大猛帮咱办事了,咱也得罩着点儿他儿子,张逸夫只好亲自操刀,将那篇报告改得面目全非,这才敢呈交给老段。
另外一位李伟峰就更不靠谱了,就那么点儿活还不紧不慢,一下班便拉着工作组的另外几位年轻同志去打乒乓,这让张逸夫忍无可忍,只得又将那部分工作交给了文天明。
文天明到底是倒霉还是幸运,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基本是干着老黄牛的活儿,拿着伙计的工资,不过他本人倒是乐在其中,相当充实。
……
一月十六日,冀北电厂的干部们早早迎在了办公楼前,随着大巴车的驶入,在穆志恒的带领下,调研团正式踏入冀北电厂。
第183章 去最困难的地方
从调研队伍的阵容来看,部里对这件事不可谓不重视丰州那么大的事情,只是派了一个安监的副司长而已,而这次风和日丽,却是穆志恒亲自带队。
冀北电厂在核心设备没有更新换代的情况下,硬是压下来10克煤耗,这对于现在的知识经验来说,已经称得上传奇了。虽然电厂不在乎钱,但部里还是在乎的,这个行为确确实实是省下了不少钱。张逸夫在第一次见文天明的时候就已经算过账了,每降低一克煤耗,一年下来,冀北电厂大约能节省开支40万,十克就是400万。也就是说,这10克煤耗一压下来,足以让冀北电厂多养活2000个文天明。
虽然不太现实,但如果现在全国每个电厂都成功压下这10克的话,那就是数以万计的文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