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材料帝国[校对版] 齐橙 1990 字 2022-10-26

“苏联之行收获如何?那边的情况真的像外面传的那样糟糕吗?”傅志彬向秦海问道。

“收获不小。其中有几十位专家,我打算安排到材料学院来工作,还有一大批实验设备,也可以用来充实咱们的实验室。总的来说,苏联的东西还真是惠而不费,咱们算是捡着大便宜了。”秦海说道。

接下来,他便把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向傅志彬和王晓晨做了一个介绍,其中对于苏联经济萧条和社会风气败坏的情况也如实讲述了一遍。听到这些事情,王晓晨还好一点,只是啧啧连声,对于苏联的现状感到不可思议,傅志彬的感觉就显得难受多了,他也属于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阶段的那代人,对于苏联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现在听说苏联沦落至此,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

“唉,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傅志彬叹道。

“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我们无权干涉。”秦海劝道。

“好吧,不管苏联怎么样,咱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才是最重要的。”傅志彬点了点头,接受了秦海的观点。

“晓晨,你把学院的情况详细向小秦介绍一下吧,让小秦知道一下咱们过去半年多的工作。”傅志彬对王晓晨说道。

王晓晨拿过一叠资料,递到秦海手里,说道:“小秦,这是咱们学院的一些资料,你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我随时给你解释。”

“好的。”秦海点点头,开始翻看起那些资料来。在这些资料上,记载了目前学院的人数、实验室规模、科研成果、在研项目,还有成本、预算等等。知道秦海要回来,王晓晨提前几天就把这些资料都准备好了,她知道秦海回来之后肯定是要了解这些情况的。

秦海把一些大数字看了一遍,知道学院的总体经营没有偏离自己的设想,然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研方面。

与傅志彬、王晓晨相比,秦海对于材料学科的发展规律了解得更为深刻。傅志彬和王晓晨只是知道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工作,成果数量众多,形势可喜。而秦海却能够看出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哪些在研项目能够取得什么样的预期进展。事实上,在他离开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学院布置了一些科研方向,目前看来,傅志彬和王晓晨等人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安排,这些科研方向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

“太好了,这半年时间里取得的科研成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啊。”秦海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评论道。

“真的?”王晓晨与傅志彬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他们俩都是外行,外行管理内行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所以他们一直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些忐忑不安。现在听到秦海的肯定,他们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你们看,这个张娅婷果然不负重望嘛,这么快就拿出了热敏陶瓷产品,我还以为她起码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呢。”秦海指着资料中的一个项目说道。

“张教授非常努力,她带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拿出来的热敏陶瓷产品,我们送到曲武陶瓷集团去鉴定过了,完全符合商业使用的要求,现在曲武陶瓷集团已经在批量生产这种产品了。”王晓晨介绍道。

秦海道:“产、学、研一体化,是咱们材料学院的工作原则。一定要让生产部门和科研人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科研人员知道生产部门的需要,也要让生产部门能够尽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