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乌特金回答道,“只需要办一个报废手续,你们就可以把它们拉走了。这个工厂已经不会再生产了,这些设备留在车间里,除了生锈不会再有其他的用途。”
“我们要把这些设备运回中国,有什么便利的渠道没有?”秦海又问道。肖伟浩曾经答应他,能够利用安全部门的渠道帮他把一部分东西运回中国,但现在看来,他能够拿到的东西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光靠安全部门的渠道就不够了,他想了解一下苏联这边有没有其他的渠道。
乌特金装模作样地想了想,说道:“我听说有专门帮助中国人运送一些大宗商品的公司,如果秦先生需要的话,我可以设法帮你们联系一下。他们有自己的特殊通道,能够避开该死的海关的盘查,保证把东西给你们送过边境。当然,中国那边的海关,我们就没办法了。”
“中国那边的事情,我们会去办。”秦海说道。
“那就没问题了。这些公司索要的运费也是非常公平的,保证不会让你们吃亏。”乌特金说道。
秦海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们愿意帮助贵厂处理掉这些多余的设备,毕竟把它们当成二手设备出售,要比让它们生锈更有价值吧。”
“的确如此,非常感谢秦先生的大力相助。”乌特金冲着秦海,心照不宣地笑着。
第三百六十七章 这是家的味道
在赤塔石油机械联合工厂,秦海收获颇丰,不但弄到了一大批设备和仪器,还以近乎买废纸的价钱,从瓦维洛夫手里买到了大量的技术资料。采列捷利听说此事后,黯然神伤了一阵,最后表示说这样也好,他到中国去至少不需要从头开始了。
乌特金和瓦维洛夫拿到秦海支付给他们的佣金,随即就向秦海又介绍了位于赤塔的另外几家企业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与乌特金他们一样,也是贪腐成性的官僚,在变卖国有资产方面慷慨无比,倒是让秦海实实在在地捡了一堆便宜货。
在赤塔逗留了一星期之后,代表团启程,继续深入苏联腹地,去寻找那些被“新思维”政府所遗忘的专家们。
在整个寻访专家的过程中,代表团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场景,有些人听说能够去中国工作,欣喜若狂,纳头便拜;有些人扭扭捏捏,半推半就;也有人断然拒绝,坚信国家仍然需要自己的知识,愿意做一个西伯利亚的守望者……
作为代表团领队的秦海,亲眼目睹着苏联解体前的萧条景象,也是感慨万千。他与肖伟浩交流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苏联解体的各种教训,探讨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秦海对于政治制度演变的见解,屡屡让肖伟浩感觉到震撼不已,在心里对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
这一趟苏联之行,足足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甚至于1991年的春节,代表团的成员们都是在苏联度过的。当他们终于结束任务,回到京城的时候,京郊的柳树上已经绽出新芽了。
“这一趟,我们能够不辱使命,多亏了秦总的大力协助啊。”
火车缓缓驶进京城车站月台的时候,肖伟浩握着秦海的手,由衷地说道。他们这一次去苏联,预想的人才引进目标全部都达成了,甚至还挖到了几名原来没有想到的稀缺人才,付出的成本也比预料的要少得多,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