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材料帝国[校对版] 齐橙 2036 字 2022-10-26

一辆小轿车轻盈地开进了青锋厂的厂区,从车上走下来浦桑国产化办副主任杨新宇和秘书路晓琳,陪同他们的则是郭明和潘胜杰二人。杨新宇一行是在前一天从浦江飞抵红泽的,又从红泽乘车来到了平苑。他们谢绝了平苑县政府的款待,要求马上前往青锋厂参观视察。

宁中英带着一干下属早已等待在厂部小楼前,见杨新宇下车,他大踏步地迎上前去,与杨新宇握手问候:“杨主任,一路辛苦了。”

“宁厂长,咱们又见面了。这半年来,你们青锋农机厂给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我一直想抽个时间过来当面向宁厂长致谢,再看望一下进行技术攻关的同志们,无奈到今日才能成行。”杨新宇热情地说道。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还要感谢国产化办给我们这样的信任呢。”宁中英答道,随后,便开始向杨新宇介绍厂里的领导和干部,还有安河工学院在厂里帮助搞技术攻关的教授们。

“你就是李林广教授?久仰久仰。”在宁中英介绍到李林广的时候,杨新宇眼睛一亮,把一只手换成了两只手,紧紧地与李林广相握,那份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饶是李林广生性洒脱,也被杨新宇的热情弄得手足无措了,连声说道:“杨主任太客气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而已。”

杨新宇大摇其头:“李教授,我看过你在《汽车工业》、《冶金》等几份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都是关于我们的配件国产化工艺的,我们这边的几个专家以及德方的专家都表示,这些论文的水平非常高。德方人员甚至认为,中国有像李教授这样的优秀学者,在十年之内解决浦桑汽车的全部国产化问题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实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很多关键的思想都是小秦贡献的。论文署名的时候,他执意要署在后面,倒让我这个老人占了小年轻的便宜了。”李林广红着脸解释道。

杨新宇当然知道李林广说的“小秦”是何许人也,他抬头扫了一眼,看到了站在人群背后的秦海,便呵呵笑着指了一下,说道:“秦海同志,别站在后面了,你是这次国产化工作的主要功臣之一,部里的领导可是指名道姓要见你的哦。”

“其实我真的没做啥。”秦海装出一副腼腆的样子,走上前来,一边与杨新宇握手,一边向杨新宇身边的路晓琳点头微笑,结果换来了路晓琳一个佯嗔的白眼。

互相寒暄之后,遵照杨新宇的要求,宁中英开始陪同他参观青锋厂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这半年来,青锋厂新建了两个专门进行热处理的车间,原来建在工棚里的材料实验室也搬进了新建的两层楼房。在各个车间里,杨新宇一行既看到了崭新的机器设备,也看到了青锋厂因陋就简自己制造的各种工艺装备。等到走进材料实验室的时候,见多识广的杨新宇也惊呆了。

“这就是你们的材料实验室?我怎么觉得,部里的机电研究所,都没有你们阔气啊!”杨新宇略带些夸张地赞叹道。

青锋厂的实验室从总体规模上说当然无法与部里的机电研究所相比,但具体到一个实验室里,看起来的确是要阔气得多,因为其中的实验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新近采购的,无论是外观的成色,还是技术水平,都超出了科研资金极其拮据的机电研究所。

“没办法,我们承接的这些配件,核心技术难题都是集中在材料技术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材料实验室,怎么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要说建这个实验室,可费了劲了,我们厂几乎是砸锅卖铁,才凑出买这些设备的钱呢。”宁中英嘴上叫着苦,脸上却尽是得意之色。不说他这话本身还有水分,就算是真的,别家企业可是连砸锅卖铁的资本都没有呢,他有何理由不感到得意呢?

李林广在一旁补充道:“青锋厂的领导的确是非常有眼光、有魄力,在科研投入方面不惜代价。没有这样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就算是拼出老命,也不可能拿出这些成果的。”

杨新宇笑着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我作为一个外人多一句嘴,李教授他们为这个项目贡献了智慧,你们应该按他们的贡献给他们支付应得的报酬。现在社会上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你们不能让搞材料的不如卖木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