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的车开得不错啊,在哪学的?”一直坐在后座闷声不语的宁中英插话问道。
“哦,是在我们村里跟一个司机学的,学的时间不长。”秦海用他编出来的理由回答道。
“你家是农村的?”宁中英又问道。
“是的,姜山县农村的,我父母都是农民。”秦海答道。
“一个农民家庭出来的技校生,能有这样的水平,文武全才,的确不容易。”宁中英感慨道。
秦海道:“宁厂长过奖了,我这个人只是兴趣比较广泛罢了。”
宁中英夸了秦海一句,倒也没有继续深入,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小秦,你来厂里时间不长,不过厂里的这些事情,想必你也都清楚了。对于青锋厂的未来,你是怎么看的?”
“转产是死路,维持现状也是死路。要想让青锋厂起死回生,必须是在保持青锋厂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用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用创新型的产品开拓市场。”秦海答道。
“你有具体的想法吗?”宁中英问道。
秦海道:“我没有想得太深,不过,冷科长和我一起搞的旋耕刀片的质量改进,其实大有可为。如果刀片的钢材质量能够有所提升,加上我们搞的堆焊工艺,我想我们的刀片走向全国市场也不是难事,光这一项养活青锋厂应当就不成问题了。”
“还有其他的吗?”宁中英追问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倒是还有一项业务,做好了可谓黄金万两,我正想着如何说服厂里来做呢。”
“什么业务?”宁中英问道。
秦海道:“是一种万能军铲,也就是部队里用的工兵锹。我已经请省军区帮忙去联系销路,如果一切顺利,多的不敢说,一年一两万把的销量是可以保证的。”
“一两万把锹,这能挣多少钱?”宁中英有些不屑地说道,农机厂别的东西没有,铁锹可是传统产品了,没听说过这么大一家厂子能够通过卖锹来发财的。
秦海道:“这种工兵锹的价格,起码在20美元以上,即便按外汇牌价,一把也值60块钱人民币,1万把就是60万的销售额,宁厂长也不放在眼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