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面色凝重,道:“郭少侠,当年我随成吉思汗征伐花剌子模,对蒙古大军的战斗力有很深的印象。如果他们真要全力攻城……我想大胜关内此刻恐怕已有不少蒙古细作了吧?如果大战之时他们突然集结起来在城内发难,我们就很难守住城池了!”
郭凌峰不禁一阵头大,他当然知道城内必定有蒙古细作,不过这些人穿着汉人的服饰,甚至他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就是汉人,这要如何去分辨?
郭凌峰长叹一声,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就勤劳善良,但人口多了之后总会出几个败类,“汉奸”这个词可不是只有在抗日战争时才有的。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时期倭寇犯边,当时福建沿海一带被倭寇烧杀抢掠损失极为惨重,好在后来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继光率军英勇抗击,这才将倭寇之患逐渐解决。
大家都以为那些倭寇都是日本人,其实不然。
当时在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的倭寇,其实十有都是中国人,他们原本大多数是沿海一带的渔民。
明太祖朱元璋曾留下一本《太祖遗训》,用以教导后世子孙按他定下的规矩治理国家。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算一代明君,他所写《太祖遗训》中大多数都是很正确的治国方略,不过他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的。
《太祖遗训》中就有这么一条:“不得以片板下海!”
其实在明成祖朱棣当政时就有意识地淡化《太祖遗训》中这些错误的条款,他派出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为明朝政府带回了巨额的财富,可当他去世之后明仁宗和明宣宗两代皇帝便将他所推行这套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全盘推翻了。
明代的士族阶层都说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万,弄得国家经济枯萎。实际上呢?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巨额财富,这些钱都被朱棣用于改善经济、农业等民生了,士族阶层没捞到好处,他们自然就对朱棣和郑和大加诋毁。
再说明仁宗和明宣宗这两代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嗝屁了,明宣宗朱瞻基却当了十来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