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宝玉自打住进大观园,诗兴大发,闲吟好几首诗,因着诗句作得辞藻华丽所以有些流传。
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做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再有等轻薄子弟,爱上那风流妖艳之句,也写在扇头壁上,不时吟哦赏赞。因此上竟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这宝玉一发得意了,每日家做这些外务。
林如海倒不反感这个,十二岁的少年写诗作画无可厚非,倒只担心黛玉的诗句也流传出去。
要说担忧女儿心有情思倒大可不必,林如海曾经梦里见到黛玉对宝玉情思深种,可那是贾母有意撮合、黛玉寄人篱下、宝黛两人朝夕相处的必然,并不意味着如今有父亲家人环绕的黛玉还会如此糊涂。
如今黛玉看宝玉,虽觉他诸多不妥,可还是向着他,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但林如海看宝玉,却横竖都不顺眼。
哼!便是成见又如何!将自己的玉儿坑害的那么惨,又能是什么好人?!
林如海站在父亲的角度,自然横竖瞧不上宝玉。
林如海恨宝玉多情,被袭人勾得好赖不分;
嫌宝玉昏庸,被几个丫鬟指使得偏听则暗;
憎宝玉怯懦,心有所属却不敢跟长辈抗争;
更怨他毫无担当,不明媒正娶求亲倒先诱导稚□□儿。
总归怎么瞧都不顺心。
黛玉不知道林如海的心思,却也猜到爹爹不喜欢宝玉,因而老老实实应诺:“如今不大去贾府,便是去明嬷嬷和喜嬷嬷从来围在我身前身后,不许见外男。”
林如海一听大喜,又去下人处打听到明嬷嬷多次拦着宝玉不叫见黛玉,因而满意的赠予了两位嬷嬷厚礼。
两位嬷嬷一头雾水:怎的今儿个忽然被林大人赠予了厚礼?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袭人和宝钗对话,冷笑说宝兄弟不在家,宝钗忖度,探寻袭人家世这一段是原著里原话。原样引用。
汤圆适当扩充了一些。所以这时候宝钗就寻求联手了。年少看不懂红楼梦,只觉得姑娘们满园子热闹,满目纯真,再细读却感慨这些谋算早在暗地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