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装瞎看不见团队的成绩,也可以假装看不见每一次团内battle集资或团建时分超千万的金额入账,但你不能否认的是,放眼整个内娱,自始自终坚持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国外去,而不是将国外的东西"汉化"成"自己的"偶像,只有她们。
始于d系,却甚于d系。
原本d系的开始也是创始人借鉴了日本秋元康48系的一些东西,在韩国本土化以后,开创了韩国全民选秀时代的到来。
这风波在韩国国内卷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流传到中国。
秀芬应运而生。
大厂也仿佛抓到了赚钱的秘诀,跟要给大王献祭似的,从全国各地各个公司各个角落抓来了一个又一个青春正好的少男少女,把他们放进荧幕里,用剪辑和资本,将他们打造成一个又一个博取热度和关注的商品。
再接着,用他们来换另外一批人的青春和感情,让他们为了这份青春和爱,咬着牙也要被割。
无数人在动荡的人潮中涌来,也有无数人被淹没。有些闪闪发亮的身影,或许在经受了节目之后,就会变得暗淡无光。
梦想两个字一次一次被贩卖,迫于现实和资本的压力,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当时喊出的口号。
但她们不同。
astar不同。
沈妍就是其中的变数。
大家以为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几场演唱会,在她的强制要求下,团队推掉了西柚安排的综艺通稿,认真钻研进唱跳里,研究起舞台来。
当你打开她们的舞台,你就会意识到,她们不仅热爱舞台,还真的做到了。
做到了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而不是成团后,大家各奔东西,很少合体,大家分散在各个综艺,除了微博名字和自我介绍前面多了一个前缀以外,就再也找不到团体性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