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国士待之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宋应星默默的用眼神说道:下官充满了干劲,赶紧给我安排任务吧。

曹鼎蛟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老宋,那咱们主要的任务是赚……对,为大明充实国库,然后才能实现利国利民的目标,而香皂和玻璃镜就是咱们的大治之本,所以要好好的用心研究。

弄出更多的款式,弄出更好看的镜子,本官暂时先把这项重任交给你了,有没有信心完成?”

宋应星这个五十岁的老头子焕发了新生,整个人都是充满了干劲,自然是拍着胸脯说道;

“大人,下官一定尽其所能,尽毕生之学,为我大明所用。”

两人谈得很高兴,曹鼎蛟又和宋应星交流了一下初中高中的知识,顺便帮助宋应星运行了几个物理和化学的问题,宋应星这下子对咱们曹大人更是服服帖帖了。

整个人迷迷糊糊的跟着董非去了衙门为手续,然后登记造册,正式成为了曹鼎蛟的文书,并且在布政司挂职,然后成为了大明抱着铁饭碗的光荣上岗官员。

曹鼎蛟带着宋应星吃过晚饭,中间要小酌了几杯,这才依依不舍送他离去。

曹鼎蛟亲自送了宋应星出门,董非在旁边有些吃醋,便道:

“大人,您为何如此看重此人,仅仅是见面就赋予如此大任,须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曹鼎蛟差异的看了一眼开出了的下属,日久见人心的事都让你知道了,渍渍渍,可宋应星的人品他还是知道的。

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龙欣宇评论:

“宋应星在各个领域中体现的伦理思想,笔者的认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小官吏,宋应星忠君、尽职、关注民生、反对不正之风等想法和行为。

是在认同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

这样的人自然是可信的,他欠缺的就是一个平台而已。

大同府的衙役恭毕敬的赶着马车送宋应星回到了城南的住所,毕竟这里离学堂不远,宋应星就在这里买了几间新房。

大儿子儿子都住在这边,因为他不是在城外开辟了一块土豆田,所以他们宋家算是定居在此了。

大儿子宋士慧二儿子宋士意都是农民,当他们辛苦一天干完活回家吃饭时。

就看到衙门的衙役和父亲有说有笑地走了过来,他们二人都是傻乎乎的看着这一切,不明所以。

宋应星的老妻还躲在房中打量着外面的一切,宋应星把几个衙役打发走了,家里人这才缓缓的走了出来。

宋夫人便道:“汝不是去作坊交付东西去了吗?怎么会招惹上衙门的人?汝这老不休难不成犯了事了?”

宋应星脸上的笑意却是再也掩盖不住,人生得意时,从背后的包裹之中拿出了官服和印信,便道:

“嘿嘿嘿,不才宋应星承蒙巡抚大人看中,入巡抚衙门担任文书,在不布政司内行走,你们爹当官了,嘿嘿嘿。”

宋应星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他是个大家,可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虚荣心啊。

宋应星的夫人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自家老头居然就一步登天了?这是老天爷开眼了吗?怎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宋应星的傻儿子傻傻的问道:“文书是个几品官啊,有俺种地赚钱吗?”

宋应星:……

“明日,你二人把地退给官府,全部来跟着本官改进玻璃和香皂,都学着点,老夫还指望你们两个有点出息呢。”

几家欢喜几家愁,曹鼎蛟小小一个动作,却让宋家直冲云霄,怪不得古人常说三分能耐,七分靠贵人扶持。

三分归元气,七分靠打拼。

是夜,曹文诏急匆匆地找来了曹鼎蛟,拉着他说道:

“李自成又开始狗急跳墙了,现在还是深冬初春之际,他就开始变得不老实了,却不知道是何原因?”

曹鼎蛟皱着眉头,故意猜测着说道:

“叔父,他们有如此反常的行为,会不会和钱谦益冯全有关,不然这样反常的行为,在之前并未有之。”

曹鼎蛟袖口之中正藏着一封情报,这种东西他不能拿出来给叔父看,要不然……他这个幕后黑手岂不是要惨遭毒手,让叔父他老人家大义灭亲?

曹鼎蛟虽然也承认,辽东的丢失跟他一丢丢的关系,但他也是为了大明减轻负担啊,战略性放弃而已怎么能够称之为怂呢?文人的事,不该如此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