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就如同病重的老人,若是下急药的话,反而会伤了根本,得不偿失。
要解决天下的问题,无非是两个字,天下熙熙皆为名,天下攘攘皆为利。
名与利,也可以称之为权与财。”
崇祯皇帝收起了玩闹的心思,郑重其事的说道:
“嗯!朕当了皇帝这么久,早就明白了银子和兵马的重要,大同之战也给了朕颇多感触。
咱们大同这么的兵马还被人家皇太极压着打,要不是有蒙古这位外援,大同这样的天下名城都差点失陷了,大同之战并非我大明的胜利,反而是我们大明的羞辱。
打败清兵的人马不应该用蒙古人当主力,而是应该由我们大明自己处置。
大明的事,由大明自己决定,由大明自己解决。”
曹鼎蛟言道:
“陛下,想要运用强大的军队,还是需要有银子,北方顺水集团的业务已经到了瓶颈,再想扩大只能走私那些禁运品了,这也是我们大明绝不允许的。
所谓开源节流,最重要的还是要拓展发财的道路,这世上最赚钱的是什么东西?”
崇祯皇帝有些震惊地说道:
“你,你该不会要动那些盐业吧?那可会引起不小的地震啊,其中牵扯的人物太多了。”
仅仅是江淮一带,那些东林党人就绝对不会允许曹鼎蛟插手盐业,因为盐业养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整个朝廷的动荡。
按照种类划分,在明代,盐有海盐、井盐、池盐、硝盐、河盐、岩盐等六种,其中海盐产量为诸盐之冠。
明代主要有长芦、山东、两浙、两淮、福建、广东等海盐产区。明代海盐的制作方法有煎盐法和晒盐法两种。
煎煮制盐的方法操作复杂,需用大量人力准备柴薪和煎卤水,因而成本较高,而且大盘日夜仅能煎二百斤,“小盘半之”,生产效率比较低。
但煎煮法的实施需要集体操作,这便于官府利用“团煎法”来控制灶户,因而它在明中前期一直在各大盐区占据主导地位。
直到清朝初期,两淮地区居然还没有采取晒盐的办法。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言道:
“陛下,微臣不在乎那些小人的故意诋毁,外面都说我曹鼎蛟肚子里面能撑船,足以说明微臣的气量。
微臣,根本就不在乎外面的风言风语,非但不会去打击报复那些弹劾我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