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页

大国战隼[校对版] 步枪 1561 字 2022-10-24

“那什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出列到我面前集合。”

一摞档案,几个连长按照数量随便拿,档案袋封面就一个人名,总不能仅凭人名就能判断出新兵的素质水平,所以这种方式很公平,当然也看运气。

分了档案之后就点名,点到谁谁跟着走,上百号新兵几分钟就分完,比特么上市场买只活鸡都要简单。

档案正式接入之前谁都不能打开,如果需要打开,同样有一个严格的流程,比如开具阅档函,而且必须规定的场所里进行查阅——阅档室。档案绝对不能出门,而且要有两个人以上才能进行阅档。

严格的管理制度之下,许多人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的档案里都有些什么材料里面有些什么内容。对部分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有档案这回事,但是对在公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来说,档案何其重要。

此时李战和成达就是在阅档室里,开始逐一翻看每一名体检合格的大一新生的档案,要从大同小异的档案里发现优异之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大一新生的档案是很单薄的,大部分只有高中阶段的材料。

这就更加增加了挑选的难度。逐一面试是个笨办法,李战轻易不愿意使用,一百多人呢,太耗时耗力了。

所以必须要先过一轮。

第629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李战颇感失望的是,符合要求的新生比想象中的要少。东北地区可以说是最有飞行员培养土壤的地方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空军部队就诞生在这里。建国后不久,新生的中国空军绝大部分驻扎在这里,“东北老航校”这样一个词组已经成为了我空军部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了。

可是这几年来,东北的飞行教育事业似乎和他们的重工业一样出现了萎缩的情况,至少符合飞鲨部队新员要求的地方大一新生比想象中要少很多。

成达拿着画掉了大部分名字的名单,摇头说,“不太理想,面试再淘汰一部分的话,恐怕招不到足够的人了。”

李战揉着太阳穴,道,“是啊,这个差距大得出乎意料。”

“倒不如在空航大学那边多招几个了。”成达说。

“得给空军多留一些苗子,不能让老部队青黄不接啊,他们一直在扩编,飞行员根本不够用。”李战说。

老陆一直在裁军,其他非作战单位更不用说。空军海军却不是那么简单,这边裁掉几个单位,那边又扩编了,综合性的整编工作一直在进行。比如李战的老部队西部破烂王师,下辖的三个飞行团全部扩编为旅,师部机关直接升格为副军级的空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