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还是小看了业界顶级“操刀手”的实力,这版被大师精雕细琢出的《破晓》效果好得不像话,优势简直是被呈几何倍地被放大。
蒋祁年微微一笑,同时也摘掉自己的耳机,“周老师的制作团队是业界顶级的,我最开始和周老师合作的时候也被成品吓了一跳。”
“不只是后期。”易晓看向蒋祁年,“你修改后的那些地方本就十分出彩,现在被放大了。”
蒋祁年腼腆地抿起嘴角,谦虚道:“还是你的灵感好,我也是顺着你的思路来的。”
说完,他趁着易晓被周老师叫走悄悄瞄了易晓一眼,见易晓没再看他才松了口气。
他刚刚的话是存了些小心思的。
准确说,他不仅是顺着易晓的灵感来,而是将易晓当成了灵感。
最开始拿到这首歌的时候他改了许多版本,但都总觉得那里不太对,整了许多废稿出来。
他曾经经历过很黑暗的一段时间,在家人朋友的细心呵护下慢慢走了出来,这种度过阴霾的方式和易晓的这首歌写的并不一样。
尤其他出生起就锦衣玉食的,没有经历过歌曲中草根般的努力破土挣扎。
直到那天易晓带着他去了以前卖唱的酒吧。
那个在许多人眼里看着仍然有些简陋的舞台,却让蒋祁年受到感染,真正看到了那些平凡的追梦人的模样。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喜欢上了音乐,又受限于各种原因只能暂时在酒吧舞台上演出。
不仅是演出的时间有限,他们的音乐生涯也有限。
没有收入,找不到出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会回归到普通的生活,因此有限的舞台时光中就会显得尤其珍贵。
紧接着易晓上了台,明明是在练习室陪着看了那么多次,蒋祁年还是觉得舞台上的易晓让人移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