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只稍微犹豫就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虽然对正面击败敌人很有信心和更感兴趣,不过从苏丹下达的命令看,好像对面这个敌人真的勾起了伟大苏丹的无名怒火,这样一来苏丹希望的就不是简单的击败而是要彻底歼灭眼前这个倒霉的家伙了。
只是直到4月4日的下午,虽然先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甚至连被派出去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都已经有大半过了河,可奥斯曼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忽然冒出来挡路的家伙究竟算是哪根葱。
以拉迪斯拉斯二世为首的巴尔干贵族们如今全部都收缩在布加勒斯特城里,那个被苏丹称为萨格勒布的大流士的赫尔瓦躲进了山林,而鲁瓦(阝十)已经投到了他们的阵营当中。
既然这样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是谁?
对巴尔干的贵族家系,奥斯曼人即便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差不了多少,从穆罕默德二世时代就不住渗透的结果让他们很清楚那些看似关系混乱的巴尔干贵族们的来龙去脉和他们的实力,可现在这个人却让他们感到很陌生。
根据斥候的报告,当面的敌人大约在6到7千人之间,其中除了一支如今正在被追击的大约几百人的骑兵部队,其他的所有军队应该就在当面了。
那么说正面的敌人数量应该不会超过7000人。
说起来能拥有这么一支军队的诸侯领主,即便不如鲁瓦(阝十)也绝不是什么没有名气的小贵族,更何况根据他们的表现,更是可以确定眼前这支军队应该就是在穆列什河畔先是击败鲁瓦(阝十),然后炮击渡河的奥斯曼大军的那支军队。
来自梵蒂冈的欧洲援军?
当想到这个身份时,苏丹对这个迎面之敌的兴趣更大了。
他甚至下令要前线指挥官尽量俘虏而不是杀死敌人的将领,因为他需要从对方那里了解梵蒂冈和欧洲的君主们对他这次远征究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接到命令的指挥官虽然有点为难,可也没有认为无法办到,只是面对敌人究竟该迂回哪个方向,却多少有点犹豫不决。
从地图上看,在这个两条河流与一座城市形成的大三角地区,蒙蒂纳军队设立的防线,近乎就在这个三角形地区中心点靠右的地方。
整个蒙蒂纳防线以左前右后的方式斜向设立在与阿尔杰河差不多平行的一片丘陵地带,在他们的侧背后是布加勒斯特城,防线左边因为与波浪汹涌的多瑙河相邻暴露出的空隙十分狭窄,而右边虽然有大片平原可以迂回,但是因为侧后就是布加勒斯特,这也让奥斯曼的前线指挥官有些犹豫不决。
选择从敌人左翼突破似乎是有些冒险的,奥斯曼人蔑视欧洲人的胆怯无能,但是却不会盲目轻敌到可以无视危险。
相反奥斯曼军官们每次作战都会很认真的看待面前的敌人,然后制定出足够有把握的计划。
所以对于从敌人左翼与多瑙河之间的空隙包抄迂回的想法,只是稍微一闪就被抛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