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页

李牧有信心抗下这件事,但是王鸥确实永远也做不到的。

“我只怕,没了蛇灵教的制约,九乡十八坞的苗民,不一定会按你预想的那样做。”王鸥说出了心中的担忧,道:“其实白苗也好,乌苗也罢,他们内部也是松散的很,只是在两边对峙的时候,会提我是白苗或者乌苗,白苗和白苗之间,乌苗和乌苗之间,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有问题更好,就怕没问题。”李牧道:“只有有问题了,他们才会依靠朝廷为他们做主,这样朝廷才不是一个花架子。”

“但是怎么保证,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呢?”

“把他们跟朝廷绑在一起不就行了?”李牧轻笑道:“九乡十八坞,由朝廷出面,丈量土地,划出界限,谁的地盘多大清清楚楚,免得说不清。所有苗寨的寨主,朝廷都授官,这个官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只要大唐存在一天,他们这个官就存在一天,父传子,子再传子。就算是他们为了自己,他们也得拥护朝廷。”

王鸥像是跟李牧杠上了,又道:“难保没有那种认死理,就是不听朝廷的寨主呢?”

“更容易了。”李牧笑道:“除了他不就行了?我就不信,一个苗寨,全都是认死理的人。归顺朝廷的,世袭罔替,一辈子做你的土官,不归顺朝廷的,朝廷以雷霆之势镇压,把这个寨主废掉,再从这个寨子里,选一个听话的出来,这不算难事吧?”

“要是惹了众怒?”

“认死理的,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人都得了利益,众怒是怒不起来的。除非他们能把送到嘴里的肉吐出来,问题是,他们舍得么?”

第1006章 错位的感情

李牧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实在也不懂如何去处理政务。但他提出来的建议却不用担心会错,因为他有远超现在一千年的阅历,他看到过还没发生的历史,他知道历史是怎么演变的,也许一种制度放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是最优解。但在已经验证过的历史里,这个制度诞生的时候,就是当时的最优解!

土官制度,也是这样一个制度。但真正土官的制度,诞生却要在几百年后,下一个朝代,宋朝。土官又称土司、土酋,对应的是朝廷委派的“流官”而言的。流官有升迁,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差不多都能升迁或者调任,而土官则不然,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生生世世都不会走的。宋朝平侬智高起义后,加封土酋为土官。从此土官便成为中原王朝控制西南边陲的重要手段之一,直到明朝‘改土归流’政策推行之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宋朝到明,数百年的历程,一直未有多大的改变,足以说明这个制度是附和历史发展潮流的。

一个制度,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弊端。土官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方,朝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施以‘最低程度付出’的高性价比统治。古代交通不便,万里之国政令无法做到通达。兼之,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不同,想要彼此融合,着实非常困难,中原王朝要的是万国来朝,四海升平,土官制度,可以很容易维持这一点。

但弊端也是难免的,土官历代掌控权力,实则与‘古皇帝’无异了。中原王朝势力强大时还没什么,倘若中原王朝积弱的时候,很容易就揭竿而起了。

但是现在,无需担心这种事情。唐王朝的大部分时候,都是霸主之姿,至少在李牧死之前,他能看到的唐朝都是‘上升态’,至于之后的事情,死都死了,管他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