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页

后来李敬业被剿灭,武则天听闻了这件事,真把他的姓改成了武。后世评说这件事的时候,称之为三易姓。即,徐世绩得赐李姓,避讳李世民去掉了世字,称之为李绩。他的儿子李思文,又得赐了武姓,徐、李、武、三易其姓。改姓,在古代总是牵扯到一点儿贬低的意味,因此历史上的李思文,并不十分的光彩。

但因李牧的到来,李思文如今在大唐的‘官二代’之中,也称得上是佼佼者了。他虽然没做出过什么大事儿,立下特别的大的功勋,但看看他现在的成绩吧。十六岁据城而守,抵御义成公主残部,随后得封子爵,折冲校尉,建新城,广开商路,安置流民,方圆数百里无不称道。在大唐与高昌作战的时候,虽正面战场没有什么建树,但在后勤补给上,却是做到了尽善尽美,连以谨慎著称的他的亲爹李绩,都罕见地出声夸赞了他。

这样的李思文,在大唐的年轻一辈中,无论谁服气还是不服气,都得承认他的优秀。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方说长孙无忌。在贞观初年,若说朝堂上的权臣,非长孙无忌莫属。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何人敢撩拨他的虎须?但李牧来了,他不但敢撩拨,而且目前看来,还算是胜了。长孙无忌害他不成,被李世民勒令在家里养病——

王珪,历史上的他顺风顺水,被李世民召回来之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李世民把最爱的儿子李泰交给他来教导,仅此一项,便可看出对他的重视。李泰的野心,也是在他的教导之下逐渐形成的。

但是李牧来了之后,王珪变成了一个左右摇摆的墙头草。还没等他展现出自己的谋略,就已经黯然下课,告老还乡了。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影响。

真腊国,历史上和大唐,也就是有着‘你送我大象,我赐你绫罗’的关系,但是李牧来了,他知道真腊有稻种,让李重义带了五百锦衣卫过去,稀里糊涂的,把真腊连同林邑全都拿下了,大唐的版图因此向南扩张了上千里,多了一个郡。

历史上的西突厥,并没有东征,但是李牧来了之后,西突厥东征了,并且因李牧的关系,与大唐成了兄弟之国。历史上的吐蕃,与大唐在松洲有一场大战,现在因西突厥与大唐结盟,这场仗没打起来,并且因内部矛盾,还把王子送来做了质子。

历史上的‘天可汗’,只是李世民与游牧民族交流时的一个称号,但是现在,天可汗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尊号,得到了西域三十六国的认可。

除了这些,李牧还为大唐提前带来了印刷术,玻璃,香水,肥皂,银行——

这些东西,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历史。

武则天真的会因为我,当不上皇帝?

李牧很认真地想了一下,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当李世民嘎嘣一声死了之后,他还活在世上的话,他应该是不会允许武则天为帝这种情况发生的。而且若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襁褓中的李治,应当是没有机会做皇帝。李泰也不会有想取代李承乾的想法,大唐的继任者,应该还是李承乾。

如果李承乾做了皇帝,武则天就更没有机会了。不过为了让这件事彻底没可能发生,李牧还是决定,如果以后有机会去利州,还是要把这件事解决一下。其实也不用杀人,想办法让这个未来的女帝嫁人就是了。她现在才五岁,考虑尚早,十年之后想个办法就是了。

李牧胡思乱想一阵,马车也到了家门口了。李牧从马车上下来,闻着一阵香味儿。走进院里一瞧,大锅里头炖着肉呢。凑近一看,还是牛肉,呆愣了三秒钟,转身就要往外走。

“贤侄,咋还要走?这都快黑天儿了,有啥急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