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页

张天爱昨日是快马提前来了一天,张勋的大队人马今日才来到,并没有居住礼部准备的地方,而是直接来了京东集,随行的人虽然多,但是安置却很容易,白闹儿做了市令之后,最大的乐趣便是盖房子,京东集的地方,他几乎已经全都盖满了。盖好的房子,他只租不卖。打算作为一份儿产业,留给白家的后世子孙。想法是很好的,但或许是经营策略的问题,定价有些不合理,吆喝的很欢,但是真正租赁出去的不多。

这些房子都可以住人,安置不成问题。倒是把白闹儿心疼够呛,他请工匠盖房子,可不是为了给人白住的呀,白住也罢了,看在有点亲戚的份上,但是这么多人吃马嚼的,谁来付账?他不敢跟李牧开口,又担心直接找张勋要李牧会生气,因此闷闷不乐。

还好张勋早就调查过白闹儿的为人,知道他看待钱财很重。在人员都安顿好了之后,他派人给白闹儿送了一箱金银。折合铜钱,少说也价值几百贯,白闹儿这下开心了,吆喝着手底下的伙计,伺候得是妥妥帖帖。

这些小插曲,李牧自然是不在意的。他的注意力,被内务府引出的一桩官司吸引了。

这事儿要说起来,还是从他身上引起的。早前李牧上奏新政,其中关于田产的一条,便是天下之田重分,免人头税,摊丁入亩。这项政令,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在他去了西域之后,也在大力地推行之中。但是阻力非常大,李世民考量得失,最终决定,分批实施,因地制宜。说白了还是担忧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薄弱,若是强令到了地方,却被地方推三阻四,朝廷的面上也不好看。

作为大唐的京畿所在,长安肯定是第一批的‘示范点’了。若新政在长安都施行不了,在任何地方也肯定都没法推行。因此,在长安城施行新政这件事,成了新政的重点。李世民每隔几天就要过问,负责此事的长孙冲,也是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可是,即便长孙冲已经非常认真尽责,还是有没法解决的事儿。今天这一桩公案,便是其中最为棘手的。

慈恩寺。

慈恩寺是长安城左近最大的一座寺庙,历史可以追溯数百年,历朝历代皆香火鼎盛。后世有‘大雁塔’的大慈恩寺,便是以此为始。历朝历代,皇室对慈恩寺都多有赏赐。财物不说,光是这土地。长孙冲在造册的时候就发现,长安城附近的良田,竟然有数万顷,都挂在这慈恩寺的名下。

这可是数万顷的良田啊!按照慈恩寺的僧众人数计算,慈恩寺根本就没有资格拥有这么多的土地。这些土地的来历,长孙冲也调查清楚了,有历朝皇室的赏赐,达官贵人捐赠,信众的投献,但是更多的,还是这些和尚自己拿钱买的。

土地在历朝历代都不便宜,和尚何以这么多的钱,能购买这么多的土地?长孙冲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是充满了疑惑。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他的疑惑解开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惊,无以复加的震惊。

原来这世上最赚钱的买卖,竟是开寺庙!

寺庙在历朝历代,都是免徭役,赋税,不用上缴公粮的。这已然是超脱于百姓的待遇,平素里有信众布施,吃穿用度都有人提供,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钱财只进不出,自然积累了起来。和尚也是俗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自然心思就活动了。

最初,这些和尚做的是典当的生意。需要钱的人,拿来自己家值钱的物件,以低价折算典当,拿去应急,随后再用高价赎回,这样的利差就算是利息了。其实这已经是非常丰厚回报的买卖了,但是人心哪有知足。很快,他们便找到了一个更快的赚钱办法。

这个办法便是高利贷,李牧之前办银行的时候,已经调查过市面上的高利贷的利息,利息固然是高,但最多也就是百分之百到头了,即借多少,还二倍。再多的,有也非常的少。

但是在寺庙这一块,百分之百的利息是基本盘,通常都会更高。和尚们把高利贷这个十分有前途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几乎无所不贷。可以借贷的品种有金银、布帛、粮食、油,甚至还有活物,有些寺院把耕牛借贷给农民,收取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