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盯住众人,道:“本侯从来不说大话,请拭目以待!”
说罢,他大手一挥:“快点吃,吃完了去领帐篷,在学院没有盖起之前,你们要像突厥人一样住在帐篷里。天黑之前没搭建完自己的帐篷,冻死了活该!”
……
做皇帝就是这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总也没有消停的时候。
高昌的问题刚刚解决,由于突利暴毙而引起的安置突厥部族的问题便接了上来。李世民已经好几夜没有睡好了,整天趴在地图上,思虑解决问题的办法。鸿胪寺报倭国使节求见,也被李世民搁置在了一旁。与突厥的问题相比,倭国算是什么东西?弹丸之地,又是隔海相望,八竿子都打不着,管它做什么!
为了集思广益,李世民找来长孙无忌、唐俭、王珪,魏征,商议李牧提出的建议,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找一个人辅佐突利之子,管理突厥部族,同时把突厥部族中的反对派迁入中原做工人。
李世民不像长孙无忌,他直截了当说出了这个建议是李牧提出的,没有隐瞒。他也相信他的宰辅们,不会因为建议是李牧提出,就无端否定。在国家大事上,各方势力迄今为止还是能做到不怀私心的。而且李世民也不是一个没有主意的昏聩帝王,谁若是藏了私心,他也能察觉得到。
第0563章 达成一致
出乎李世民的意料,当他把李牧的建议说出来的时候,四个人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全部都表示了赞同。如此一致,让准备了一肚子说辞的李世民尬在当场,同时他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四个人会同意,难道李牧背后已经做了些事情?
身为君王,哪怕再怎么信任一个臣子,下意识地疑虑也无法避免。
李世民不动声色,却暗自留心,认真听长孙无忌四人的理由。听过之后,他的疑虑解开了。这事儿还真与李牧没有什么关系,四个人完全都是从各自所处的立场出发做出决定的。
长孙无忌和王珪的理由,与李牧当日说得差不多。他们各自代表一方势力,与内务府的合作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作坊,而这些作坊如今都缺人。没有人,就没有劳力,没有劳力,订单完成得就慢,赚钱的速度自然也就慢。
而唐俭作为民部尚书,主管税收。作坊林立直接带来的就是商税的兴旺,他自然是想交易尽快达成,从而收取更多的商税进入国库。劳力的充盈,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途径。
魏征的态度则模棱两可,但李世民却猜得到他的想法。山东一直以来是产粮的重地,门阀世家大族的粮仓、粮囤堆积如山。若是十数万突厥人迁徙中原做工人,他们不事生产,还要吃饭,一定会用干活赚的钱去买粮食。买粮食的人增多,粮价自然会上扬,这对贮存粮食的山东士族们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这些原因都不可能是李牧影响出来的,所以李牧背后串联的可能性就排除了。
朝中各自代表一方势力的重臣都表了态,事情基本上就可以定了。李世民心情舒畅了不少,接下来就是找到房玄龄和李靖,商议出来一个辅佐突利之子的人选,把人选定下来,事情就解决了八成。至于迁徙部族之事,有李绩在并州,足以镇住场面,无需太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