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打完太平天国,向朝廷要求报销军费,要花钱打点户部,这陋规称为“部费”。
按道理要四十万两银子,曾国藩觉得太多,于是派人讨价还价到八万两银子。
后来慈禧念在曾国藩劳苦功高,于是下令户部免于审计,也就是曾国藩报多少户部就要批多少。
这部费按道理来说,曾国藩就可以不用缴了。可曾国藩仍是照规矩将八万两的陋规给户部奉上。
论曾国藩为官那绝对可称上清廉二字,但仍“照规矩办事”,由此可知官场上规矩力量多大。
想到这里林延潮对陈济川道:“对了,你知会户房,这笔支出不要走府上的公帐,划入河工署的支出就好了,说来还是赵家帮了大忙,银子用到现在还有结余。”
“回头吩咐刑房,将赵家的案子结了,都放回家里去吧。”
这赵家的事,也算是规矩之内。
近几十年朝廷对于士大夫日渐宽容。
按近来惯例,朝廷官员内外考察不合格者,被众论攻讦,不得不主动辞官,如此罪名不大的官员,朝廷都会准以致仕已归。
这与唐宋不同,唐宋时致仕是官员的荣耀,到了明朝,致仕却成了贬义词。
若你去恭贺一名朝廷大员致仕,对方绝对不会搭理你,拂袖而去,而其家人还会当面怼你,你才致仕,全家都是致仕。
所以官员没有犯错正常退休,天子会赐原官致仕,那待遇是给全俸的。
其余致仕都是半俸,甚至不给俸,当然对于众官员来说不是差那几个钱,主要是个政治待遇的问题。
比原官致仕更高一等,天子会给归乡驰驿,这就是恩遇。
所以对于官员而言,致仕是就一等处罚了,对于赵家这样挑衅林延潮的,官场默认的罢官免职就已是到头了,就算你上疏指着皇帝鼻子骂一顿,也不会比这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