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居然还嫌自己收得太多银子?
其实若非归德贫困,又兼林延潮不肯卖户籍不在本府之人,加上他不肯给本府大户人家放贷。
这淤田放在开封,民间作价最少是在四两银子以上啊。
林延潮卖得不到三两,着实是“贱卖”了,但付知府没有怪林延潮卖便宜,却说卖贵了。
“兴修水利,本乃官府份内之事,朝廷拨了五万两河工银,就是要我们都用在老百姓身上,没叫我们将来要还给户部,河道衙门。”
“你现在不仅将户部拨得五万两银子一文不少拿回来,还从老百姓身上倒赚了三万两,此事说来实是天荒夜谈,除了本府,外面哪个官员肯信?”
付知远说得林延潮是“无言以对”。
难道真要累费巨万,黄河泛滥依旧,老百姓民不聊生,这才叫治河。
自己这不费一钱,大河相安,万民官府,俱得其利,官员们一个个都不相信,认为你是在横征暴敛。
林延潮简直要吐血三升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现代人与古人认识的隔阂。
确实在明朝官员眼底,给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这是理所当然的。
除非向老百姓征收正常的税赋外,朝廷不应该向老百姓收取另外的钱财。
如归德本地的名臣宋纁就曾说过这几句话。
有人某地建议某地有珍宝,可以拿来卖了给国家增加收入。宋纁答说,朝廷钱谷,宁蓄久不用,勿使搜括无余。主上知物力充羡,则侈心生矣。
宋纁的观点,看来很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