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就有一个例子。
有个记者沈荩,因披露中俄密约,结果触怒当朝,上下决定杀之。但时逢万寿庆典,不宜公开杀人,于朝廷改判他立毙杖下。待万寿过后,再对尸体处以绞刑。
所以刚才杨一魁说的没错,若林延潮实行斩刑,绞刑其他刑法杀人,他都可以夺他的官职,唯独杖刑不行啊。
杖刑自古至今都是州县官的权力,这个是很容易作弊的地方,有的人受了一百杖刑后,一穿裤子立即生龙活虎,能跑能跳。
有的人还没吃了十几杖就挂。
这其中的分寸,不是看受刑人的体质,而是当官的良心。
因此说官断十条路。
当官合理伤害权十分可怕,真要玩死人,还不当罪名的。
尤其是林延潮这等临民的亲民官,一念之善可以救人,一念之恶可以害人。
辜明已走后,杨一魁脸一沉,对龚大器道:“辜知府与藩王走得太近了。”
龚大器道:“辜知府他身为首府,难免上下都要打交道。”
杨一魁点点头,抬头看着头顶的“清慎勤”三个字道:“为官这清,慎,勤三字缺一不可,而今地方官员中能做到这三字之人,着实太少了。”
第0809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杨一魁向龚大器问道:“近来衙门里多挂这‘清、慎、勤’三字的匾额,你可知这句官箴出自哪里?”
左布政使龚大器乃两榜进士出身,饱读诗书怎么不知这其中掌故。
龚大器虽明白出处,但不欲在巡抚面前卖弄学识,笑着道:“年纪大了,这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莫非出自三国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