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故而这方阅卷官一拿起卷子,即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读卷。

不过这位阅卷官也不敢真的随意应付,要知道作文易,衡文难,自己写一篇文章好坏自己知道,但别人的文章,可不能轻易一言而决。

这阅卷官拿林延潮的文章读了起来,首题破题,圣人之心,惟知有礼而已。

破题不过泛泛而已,下面阅卷官又看下面几行文字,文章言简意赅,并非是自己所喜的。文章并不合阅卷官的口味,但他也不敢贸然,将卷子罢落。

下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考生心血所在,身为阅卷官的他也尽量减少凭一己好恶取士的弊病。

当然也有只论个人喜好,而不论文章高下的考官,那样的文章就算是王世贞写的,到了不喜欢复古之风的考官眼底,结果也是丢在一旁。

看宝易,看文字难。阅卷官叹了口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于是拿出另一篇文章来比对。

这也是考官看卷的办法,同房的考生七篇文章题目一样,答题都是差不多,同样两篇文章对比起来,很容易判出高下来。

拿来与林延潮对比的文章,是一篇待定卷,所谓待定卷就是写的还算上乘,但略又不足,处于可入可不入之列。

这阅卷官拿两篇文章k,当然是胜的留下,差的淘汰。

阅卷官初时对林延潮的文章不以为然,但两下一对比后,却态度转变了。

“这里的文字,如此写来,确实比另一卷高明多了。不,不是高明多了,而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承笔,转笔,运用的很高明啊!”

“这等雄健之词,非老学宿儒不能到。”

待七篇读完,方阅卷官叹道:“原本这等文风,我是从来不喜的,但今日读来却令我不得不取,幸好险些没有因为个人的偏颇,而错失一名栋梁之材。”

当下方阅卷官拿起文章来,向同考官何洛书走去道:“何大人,此篇可入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