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林延潮去陈行贵家中谈了这事,眼下陈振龙仍在南洋找地瓜,陈行贵做不了主,故而就找上了十三叔。
十三叔风采依旧,见了林延潮道:“没料到你竟成了解元了,以后看来还要中进士,我们陈家是要仰仗你了。”
林延潮笑着道:“哪敢,我此来是有事,请十三叔帮忙。”
说着林延潮与十三叔谈了开倾银铺的想法。
十三叔道:“换了别人我是断不会答允的,因为我们陈家也有自己的道道销银,但道多了不嫌少,多一个也无妨。我可以给你们做主,给你三千两银子,不过需三成股份就是。”
林延潮道:“可以,三千两三成不多。那银铜怎么换?”
十三叔想了下道:“七百钱换一两银子如何?”
林延潮心想,当时银钱比差不多是在八百至九百间浮动,自己若是面对百姓收铜,定在九百钱一两,这还不算火耗,那么其中利润就很可观了。
但林延潮仍是道:“太贵了。”
十三叔皱眉道:“那就六百九十钱,这是最低了。”
林延潮笑了笑,不要怀疑这些海商的盈利模式,明朝是银贵铜贱,一来是因为经济高度发展,需求白银日多,二来银矿不多,大明全国除了云南有银矿,其他地都没有。
但当时的日本却正相反,是银贱铜贵。
同时期的日本战国,有着如石见银山等大银山,产银量达到世界三分之一,但是日本却偏偏没什么铜,没有铜也就算了,还铸钱工艺又差。战国大名们发行各种劣币实在不堪,故而对明朝铜钱需求量一直很大,在关西大名里,明朝的永乐通宝属于硬通货(关东距明朝太远了)。
日本人对永乐通宝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同时期的战国霸主织田信长的旗印就是永乐通宝三枚!
织田信长正是于明朝隆庆三年时,公布法令,一枚永乐通宝可换四枚恶钱(本土劣币),两千永乐通宝可兑银十两(据考证明朝一两373克,日本江户时一两375克,基本可视作等同)。
也就是说日本当时的银钱比,是令人发指的一比两百。就算日本制银纯度比较低,但其中赚头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