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识之士的一部分人,又觉得在这个纷乱的战国时代,必须要有雄主掌权,才能稳住宋国的局势。
贵族们的想法很简单,谁能带给他们好处,谁就可以当国君,谁来当都可以,哪怕是一条狗。
可以说,戴举在“带忠臣”的道路上,真的是越走路越宽。
现在差那么一点点的,无非就是国际地位。
齐侯会盟,宋国响应,其实就是戴举料定,齐侯这时候会盟中原,根本不能成事。
少了秦晋吴楚,这也叫会盟?
齐国就算现在能把鲁国吞并,戴举也是不慌,齐国没那个能力消化鲁国。
而鲁国在半残或者已经灭亡的状态,宋国再伸出援手,提供资源进行复国运动,很大概率,就能把微山东北,泗水以东的一部分土地拿到手。
此时宋国盯上的,是邾娄邑和邿邑。
邾娄邑是泗水以西有名的草场,放牧牛羊的效果极好,土地也相对肥沃,改造成农田的潜力也极大,就算是现在,邾娄邑也有三万多亩的水浇地,这是上等良田。
齐国会盟诸侯,盟主让齐国去当好了,但是宋国家门口的好处,是要借用齐国的名头,直接黑下来的。
至于邿邑,原本是妊姓邿国的故土,这个国家小归小,但是非常的富,而且排场极大。
当年因为动荡,鲁国借机把它给灭了,这才让鲁国的地盘,跨过了泗水,跟宋国直接接壤。
如今的邿邑,秉承了邿国的传统,成为了非常发达的冶金中心。
本地的青铜器,是鲁国的重要资源。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是周天子定下来的规矩,正常人都是不会违反的。
但是邿国不,邿国表示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老子这里山高天子远,老子就是要场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