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页

小农的来源则是野人和蛮子,还有一些因为罪过而被流放在这里的楚人。

这些人本身就不掌握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也是极为落后。

汉军提供了土地,还能租赁农具、种子,这让大量的底层土鳖,即便语言不通,但稍微殴打几次,就能领会精神,并且愿意种汉子国的地。

这一切都是在渚宫近臣、重臣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没办法,就算他们想要搞事,也要看枪杆子在谁手里攥着。

汉子国的军方,完全没办法渗透。

仅仅是一个语言习惯,就不是楚人可以逾越的。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有心反汉的楚国老世族,想要渗透汉军,就得让本族子弟参与汉子国的建设,因为你想要学习汉子国的文字语言习惯,就得参与建设。

不管是劳动还是什么,都是要参与进去,才能进行交流沟通。

而一旦参与进去,什么给老世族效命,管他屁事?

汉子李解给的工资是少了?还是说汉子李解给的阴币不香?

自己累死累活还冒着风险,也就是许诺一个将来反汉成功如何如何。

那反汉成功之后的奖赏,撑死也就和现在努力学习差不多啊。

凭什么还要反汉?

还不如努力学习呢。

所以这就是悖论,越想反汉,就得越深入交流,越深入交流,也就越不想反汉。

没办法,工资待遇摆在那里,学习成绩好还能在淮中城分房,就淮中城的房价,别说让他们不反汉,给他们一套房子,当场反楚都没问题,公开喊口号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