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本就多湖泊、溪流,地理优势自然也会利用起来,淮水伯府的北线大军,先头部队刚过黄城,楚国已经将地盘上的桥梁津渡全部关闭。
又借着夏秋交际天气炎热,一把火将大别山南面的密林全部烧了。
郢都的精英是见识过李解在逼阳之战时候的土工作业,留给吴人太多的林木,楚人拆多少桥梁,吴人就能建多少出来。
今时不同往日,淮水伯府麾下的工兵,其搭建临时性建筑的能力,甩天下诸侯不知道多少条街。
一夜之间就城寨林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怎么各自独立,此时楚国的地方势力咬牙也要为楚国而战。
有投降派,自然也有战个痛快的武斗派。
被楚国太后杀全家的“负箭国士”之柏举斗氏,在这个当口,还是选择了跟楚国同呼吸共命运。
原因无他,纯粹就是柏举斗氏跟李解之间的仇恨,也没少到哪里去。
只要挡住了李解的猖狂进攻,战后论功行赏,柏举斗氏再串联各家反赵太后,机会就更大。
此时的隐忍,此时的咬牙坚持,都是为了将来更加猛烈的报复。
“蛮酋行军当真迅疾,昨日还在黄城,今日已近大隧关!”
斥候的回报,让大隧关守将斗尊很是震惊,他心知肚明,整个楚国,能有这样行动力执行力的部队,少之又少。
陵师因为郢都内乱,很多老卒都被打散,现在集结起来的陵师,乱七八糟的新人多得是。
老将虽有,可都是赵太后的舔狗。
还有一些老将,则是跟斗氏别了一百年的眉头,一直想要把都是肢解,重新恢复楚王的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