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

这些飞地以前可能只是给当地驻军一点点保障,但是随着洛水、伊水的开发,飞地追歼肥沃,粮食产出丰富,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经济基础。

配合不差的国力,还有根正苗红的“含姬量”,郑国在周国外围的影响力,就是这么来的。

讲白了,郑国ngo在周天子地盘上的影响力,可能是仅次于晋国的。

然而晋国也没有郑国这么爽的物质基础,因为当年晋国主要目标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对周王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哪怕是现在,“吴晋会盟”也是相当的低调,“吴晋互王”的政治遗产,可能还有烧成灰烬的几率。

晋国会不会称王,在这样称霸北方的情况下,还能犹豫不决,足见晋国的忠诚,几百年下来,绝对算得上货真价实。

和吴国这种典型的大房所出二五仔比起来,绝对不一样。

当然了,和吴国比起来……别说郑国了,连楚国都显得比较忠诚。

论优越感的话,郑国那是要比蔡国强多了,然而实力也更强,蔡侯纵然背地里疯狂吐槽编排,但拿郑国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干瞪眼。

骂郑国国君郑爽,不过是无能狂怒的体现。

“君上,原本是吴国江阴子同我国和谈,若是郑侯横插一脚,只怕未必是吴国江阴子,而是十二国上将军啊。”

不乏蔡国精英提醒着蔡侯,“君上,昨日沙伯哼之言,乃是我国缟素以悼吴威王。倘若郑国参与和谈,沙伯哼之要求,郑国听从与否?”

“郑国岂能听从?!”

蔡侯没好气地拍了一下案几,“郑国远离吴国,又有陈、蔡为屏障,纵使吴国再强,此刻老王驾崩,亦不能远征中夏之国。郑国……有恃无恐啊。”

感慨一声,蔡侯也是羡慕郑国的地盘,过小日子的话,那是真的爽。

经历了“五路出击”到“披麻戴孝”这个复杂的心路历程,蔡侯现在也不琢磨什么雄心壮志了,只想赶紧稳住国政,然后巴结李解。